Wednesday, February 17, 2016

美國人對「一帶一路」的戰略思考(強烈推薦)

美國之所以稱霸全世界,是因為它有兩個拳頭:一個是軍事,一個是貨幣。
這兩個拳頭打出的組合拳,幾乎所向披靡,KO了一個又一個對象。
接下來輪到中國上擂台了,但中國打的卻是太極,講究以柔克剛、四兩拔千斤……

OK,在好戲上演之前,我們不妨先見招拆招,看看喬良將軍如何拆解美國的組合拳,看清他的招數。
◆◆◆◆
來源:財經內參
作者:喬良將軍,中國著名軍旅作家、軍事理論家、評論家、空軍少將。



一、金融帝國崛起






1944年7月,美國為了從大英帝國手中接過貨幣霸權,由羅斯福總統推動建立了三個世界體系,一個是政治體系——聯合國;一個是貿易體系——關貿總協定,也就是後來的WTO;一個是貨幣金融體系,也就是布雷頓森林體系。

布雷頓森林體系按照美國人的願望,是確立美元的霸權地位。但是實際上經過20多年的實踐,從1944年到1971年,整整27年,卻並沒有真正讓美國人拿到霸權。什麼東西阻擋了美元的霸權?就是黃金。

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之初,為了確立美元的霸權,美國人曾經對全世界做出承諾,就是要各國的貨幣鎖定美元,而美元鎖定黃金。

怎麼鎖定呢?每35美元兌換1盎司黃金。有了美元對全世界的這個承諾,美國人就不可能為所欲為。

說的簡單點,35美元兌換1盎司黃金,意味著美國人不能隨便地濫印美元,你多印35美元,你的金庫裡就要多儲備1盎司黃金。

美國之所以有底氣對全世界做出這樣的承諾,是因為它當時手中掌握了全球80%左右的黃金儲備。美國人認為,我有這麼多黃金在手,用它去支撐美元的信用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情況並不像美國人想的那麼簡單。美國在二戰之後連續愚蠢地卷入了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這兩場戰爭使美國耗費巨大,尤其是越南戰爭。

越南戰爭期間美國差不多打掉了八千億美元的軍費。隨著戰爭花費越來越大,美國有點吃不住勁了。因為按照美國的承諾,每35美元的流失就意味著1盎司黃金的流失。

到1971年8月,美國人手裡的黃金大概還有8800多噸,這時美國人知道有點麻煩了,與此同時有些人還在給美國人製造新的麻煩。

比如說法國總統戴高樂,他不相信美元,他找來法國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要他們看一下法國有多少美元儲備,得到的答案是大概有22億—23億美元。戴高樂說,一分都不剩全部提出來交給美國人,換成黃金拿回來。

法國人對美國人的這一擊,對其他國家產生了示範效應,其他一些外匯盈餘的國家紛紛向美國人表示,我們也不要美元,我們要黃金。這樣就逼得美國人無路可走。

於是,在1971年8月15日,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宣布關閉黃金窗口,美元與黃金脫鉤。這就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的開始,也是美國人對世界的一次背信棄義。

但是對於整個世界來講,當時人們還不能完全理清楚頭緒。原來我們相信美元是因為美元背後有黃金,美元成為國際流通貨幣、結算貨幣、儲備貨幣已經實行了20多年了,人們已經習慣使用美元。

現在美元突然剎車,它的背後不再有黃金,從理論上講,它變成了一張純粹的綠紙,這個時候我們還要使用它嗎?你可以不使用它,但在國際間結算時用什麼對商品的價值進行衡量?因為貨幣是價值尺度,所以如果不使用美元,難道還能信任別的貨幣?比如人民幣和盧布之間,俄羅斯人(當時的蘇聯人)如果不認人民幣,我們不認盧布的話,就只能繼續拿美元做為我們之間的交換介質。

所以,美國人就利用世人的慣性和無奈,在1973年10月迫使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接受了美國人的條件:全球的石油交易必須用美元結算。

在此之前,全球的石油交易可以用各種國際流通貨幣結算,但是從1973年10月以後,一切改變了,歐佩克宣布,必須用美元對全球的石油交易進行結算。

這樣,美國人在使美元與黃金貴金屬脫鉤之後又與大宗商品石油掛鉤。為什麼?因為美國人看的很清楚,你可以不喜歡美元,但你不可以不喜歡能源,你可以不使用美元,但你能不使用石油?任何國家要發展,都要消耗能源,所有國家都需要石油,在這種情況下,你需要石油就等於需要美元,這是美國人非常高明的一招。

從1973年開始美元與石油掛鉤以後,其實是從1971年美元與黃金脫鉤之後,美元就伴隨美國開始了一個新的歷程。

整個世界當時並沒有幾個人清晰的看到這一點,包括很多經濟學家、金融專家,他們不能夠非常清晰地指出,20世紀最重要的事件不是別的,不是一戰、二戰,也不是蘇聯的解囘體,20世紀最重要的事件是1971年8月15日美元與黃金脫鉤。

從此之後,人類真正看到了一個金融帝國的出現,而這個金融帝國把整個人類納入到它的金融體系之中。實際上所謂美元霸權的建立是從這個時刻開始的。到今天大約40年的時間。

而從這一天之後,我們進入到一個真正的紙幣時代,在美元的背後不再有貴金屬,它完全以政府的信用做支撐並從全世界獲利。簡單地說:美國人可以用印刷一張綠紙的方式從全世界獲得實物財富。

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過這樣的事情。人類歷史上獲得財富的方式很多,要麼用貨幣交換,你要麼黃金或者白銀;要麼用戰爭的方式去掠奪,但是戰爭的成本非常巨大。而當美元變成一張綠紙出現後,美國獲利的成本可以說極其的低廉。

因為美元與黃金脫鉤,黃金不再拖美元的後腿,美國可以隨意印刷美元,這時如果大量美元留在美國國內,將造成美國的通脹;如果美元輸出去,那就意味著全世界替美國消化通脹,這就是美元通脹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換句話說,美國向全球輸出美元,也就稀釋了它的通脹。但是美元向全球輸出之後,美國人手裡就沒有錢了,這個時候如果美國人繼續印刷貨幣,美元就不斷貶值,這對美國沒有好處。

所以說美聯儲並不像有些人所想像得那樣,是一個濫印貨幣的中央銀行。美聯儲實際上懂得什麼叫克制。從1913年美聯儲成立到2013年100年,美聯儲一共發行了多少美元?大約10萬億。

這樣一比較,有人開始指責中國的央行。為什麼呢?我們的央行從1954年發行新貨幣——新人民幣到現在,已經發行了120多萬億人民幣。如果按匯率6.2跟美元折算的話,我們大概發行了20萬億美元。但是這同樣並不意味著中國亂印貨幣,因為中國在改革開放以後掙到了大量美元,同時這期間還有大量的美元做為境外投資進入中國。

但由於外匯管制,美元不能在中國流通,所以央行就必須發行與進入中國的美元及其他外幣相應的人民幣,然後以人民幣在國內流通。可是國外的投資在中國掙到了錢以後,可能就撤走了;與此同時,我們還會拿出大量外匯,從境外夠買資源、能源、產品和技術,如此一來,大量的美元走了,人民幣留了下來,你又不可能將相應數額的人民幣銷毀,只能讓人民幣留在中國繼續流通,所以大陸人民幣的存量必然大於美元。

這也反過來佐證了這30多年中國經濟的驚人發展。中國央行承認近年來大概超發了20多萬億人民幣。巨量的超發最後全都留在了中國,這就牽扯到我後面將要談到的問題——人民幣為什麼要國際化。



二、美元指數周期律與全球經濟的關係




美國之所以沒有通脹很大程度上就在於美元的全球流通。但是美國又不能無節制地發行美元,讓美元不斷貶值。所以要節制。可節制後手中沒有美元了怎麼辦?美國人有另外一套辦法解決這個問題,那就是發行國債,通過發行國債又讓輸出去的美元重新回到美國。

但輸出去的通過債務資本重新回到美國,美國人開始玩起一手印錢,一手借債的遊戲,印鈔能賺錢,借債也能賺錢,以錢生錢,金融經濟比實體經濟賺錢來得痛快多了,誰還願意出大力流大汗去幹附加值低的製造業、加工業實體經濟?

1971年8月15日之後,美國人逐漸放棄了實體經濟而轉向虛擬經濟,漸漸變成一個空心化的國家。

今天美國的GDP已經達到18萬億美元,實體經濟為其GDP的貢獻不超5萬億,剩下的大部分全都是虛擬經濟帶來的。美國通過發行國債,讓大量在海外流通的美元重新回到美國,進入美國的三大市——期貨市場、國債市場和證券市場。美國人通過這個方式錢生錢,然後再向海外輸出,這樣循環往復地生利,美國由此變成一個金融帝國。

美國把全世界納入它的金融體系之中。很多人認為在大英帝國衰落之後,殖民的歷史基本就結束了。其實不然,因為美國成為金融帝國之後,開始用美元進行隱性的殖民擴張,通過美元隱蔽地控制各國經濟,從而把世界各個國家變成它的金融殖民地。

今天我們看到很多主權獨立的國家包括中國在內,你盡可以有主權、有憲法、有政府,但是你脫離不開美元,你的一切最後都會通過各種方式用美元來表達,並最終讓你的實物財富通過與美元的兌換源源不斷地進入美國。

這一點,通過40年來美元指數周期圖表,我們可以看得非常清楚。1971年8月15日美元跟黃金脫鉤,意味著美國人擺脫了黃金的束縛,可以隨意地印刷美元了,美元發行量大增,美元指數自然要走低。從1971年特別是1973年石油危機之後美元指數就一直在走低,這就說明美元印多了。

如此這般大約持續了近10年時間。美元指數走低對於世界經濟來講並不完全是壞事,因為這意味著美元的供應量增大,也就意味著資本的流量增大,大量的資本不留在美國,要向國外出溢出。第一次美元指數走低之後,大量美元去了拉丁美洲,給拉丁美洲帶去了投資拉動,也帶來了繁榮,這就是70年代拉美的經濟繁榮。

美元泄洪期大約持續了近10年左右的時間,直到1979年,美國人決定關掉泄洪閘。美元指數走低相當於美國人開閘放水,而關閘實際上就是減少美元的流動性。1979年美元指數開始走強,意味著向其他地方輸送美元減少。拉丁美洲本來因為獲得了大量的美元投資,正在欣欣向榮的發展,突然間投資減少了,流動性枯竭了、資金鏈條斷裂了,經濟能不出現麻煩嗎?



▍馬島海戰爆發



遇到麻煩的拉美國家紛紛開始想辦法自救。比如阿根廷,阿根廷的人均GDP一度已經邁進了發達國家的行列。但拉美經濟危機一出現,阿根廷卻率先進入衰退。

解決衰退的辦法有多種,但不幸的是,當時的阿根廷政囘府是通過政變上台的軍政府,總統是加爾鐵裡,他完全沒有經濟頭腦。作為軍人的加爾鐵裡唯一的想法就是戰爭,他希望通過戰爭來脫困。他把目光瞄向了離阿根廷600公里遠的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人把它叫做福克蘭群島。

這個群島已經被英國人統囘治了100多年,加爾鐵裡決定把它奪回來。但阿根廷是南美洲國家,南美一向被視作美國的後院。在美國後院打仗不能不請示美國。於是加爾鐵裡讓人給美國總統裡根帶話,看看美國的態度。

裡根明明知道加爾鐵裡打這一仗,會導致一場和英國的更大規模戰爭,但他卻輕描淡寫地表態說,這是你們與英國之間的事情,與美國無關,我們不持立場,我們保持中立。

加爾鐵裡以為這是美國總統對他的默許,便發動了馬島戰爭,輕鬆收回了馬島。阿根廷上下一片歡呼,熱烈的像過狂歡節。但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宣稱絕不接受這個結局,還逼著美國總統必須表態。這時的裡根立刻撕下中立的面具,發表聲明強烈譴責阿根廷的侵略行徑,堅決站在英國一邊。隨後,英國派出一支航母特混艦隊,勞師遠征8000海裡,一舉拿下了馬島。

與此同時,美元走勢開始走強,國際資本按照美國的意願回到美國。因為當馬島戰爭打響後,全球的投資人立刻判斷,拉美的地區性危機出現了,拉美的投資環境惡化了,於是紛紛從拉美撤資。美聯儲看到時機已到,立刻宣布美元加息,加息後的美元加快了資本撤出拉美的步伐。拉美的經濟一片狼藉。從拉美撤出的資本幾乎全到了美國,去追捧美國的三大市(債市、期市、股市),給美國帶來了美元與黃金脫鉤後的第一個大牛市,讓美國人賺得缽滿盆滿。

當時美元指數從弱勢時的60多點一口氣躥升到120多點,上升了100%。美國人在自己的三大市牛市後並不收手,有趁勢拿著賺到的錢,重新回到拉美去購買那些此時價格已跌成地板價的優質資產,狠狠剪了一次拉美經濟的羊毛,這是美元指數第一次走強後的情況。

如果這種事情只發生一次,那它就是小概率事件;如果它反復出現,那它就一定是規律。當第一次「十年美元走弱、六年美元走強」之後,人們並不確定它是不是規律。從拉美金融危機這個高峰之後,美元指數從1986年又開始一路下跌。其間經歷了日本金融危機、歐洲貨幣危機,美元指數仍然在走低,大約走了10年,10年之後的1997年美元指數再一次走強。美元指數這一次走強之後也是持續了6年。這就很有意思了,我們看到美元指數差不多呈現出這樣一個規律性——10年的走弱、6年的走強,再一個10年的走弱、接下來又一個6年的走強。



亞洲金融風暴



在1986年美元指數第二次開始走弱之後,長達10年的時間內,美元又像洪水一樣向世界傾泄。這次主要的泄洪區是亞洲。上個世紀80年代最火的是什麼概念?「亞洲四小龍」、「亞洲雁陣」等等。

當時很多人都認為亞洲的繁榮是由亞洲人的辛勤勞力、亞洲人的聰敏智慧帶來的,實際上很大原因是因為亞洲國家獲得了充足的美元、獲得了充足的投資。

當亞洲的經濟欣欣向榮到差不多的時候,美國人覺得又應該到剪羊毛的時候了,於是,1997年,也就是美元指數整整走低10年之後,美國人通過減少對亞洲的貨幣供應,使美元指數反轉走強,亞洲大多數國家的企業和行業遭遇流通性不足,有的甚至乾脆資金鏈條斷裂,亞洲出現了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的徵兆。

這時候一鍋水已燒到99度還差1度才能燒開,差哪一度呢,差地區性危機出現。那麼是不是也像阿根廷人那樣打一仗呢?未必。製造地區性危機,不一定只有打仗一途。

既然製造地區性危機就是為了攆出資本,那麼不打仗照樣有製造地區性危機的辦法?於是我們看到那個名叫索羅斯的金融投機家,帶著他的量子基金和全世界上百家的對沖基金,開始群狼般攻擊亞洲經濟最弱的國家——泰國,攻擊泰國的貨幣——泰銖。

一個星期左右,然後由此開始的泰銖危機,立刻產生傳導效應,一路向南,陸續傳導到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菲律賓,然後北上傳導中國台灣、香港,日本,韓國,一直傳導到俄羅斯,東亞金融危機全面爆發。這個時候水已燒開。

全球的投資人判斷亞洲的投資環境惡化,便紛紛從亞洲撤出自己的資本。而美聯儲則又一次不失時機地吹響了加息的號角。跟著號音從亞洲撤出的資本又一次到美國去追捧美國的三大市,給美國帶來了第二個大牛市。

當美國人掙夠了錢以後,仍像在拉丁美洲那樣,拿著他們從亞洲金融危機賺到的大把的錢又回到了亞洲,去購買亞洲跌到地板價上的優質資產。此時亞洲經濟已經被這次金融危機沖得稀裡嘩啦,毫無招架之功,更無還手之力,這次唯一的幸囘運者是中國。





三、瞄準中國




此後,如潮汐一樣準確,美元指數經過6年的走強,到2002年,再一次開始走弱,然後,又是10年時間,到2012年,美國人又開始為美元指數即將由弱轉強做準備。辦法還是老一套:給別人製造地區性危機。

於是,我們就先後看到,在中國周邊陸續出現天囘安門事件,釣魚島爭端,黃巖島爭端。幾乎全在這一時期密集出現。

但是很不巧,美國在2008年自己玩火玩大了,自己先遭遇了金融危機,結果使美元指數走強的時間被迫向後推延。中菲黃巖島爭端和中日釣魚島爭端,看似和美元指數走強沒有太大的關係,但是真的沒有關係嗎?為什麼恰恰出現在美元指數第三次走弱之後的第10個年頭?很少有人對這個問題進行過探究,但是這個問題確實值得我們深思。

如果我們承認從1971年美元與黃金脫鉤之後,確實存在著一個美元指數周期率,那麼,根據這個周期率及美國人借機剪別國羊毛的手法,我們可以斷定,現在輪到中國了。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眼下中國已經成了從全球吸引和獲得投資最多的國家,大量國際資本由於看好中國經濟進入中國。

從經濟規律上講,不能僅僅把中國看成是一個國家。一個中國的經濟規模就相當於整個拉美,甚至比拉美的經濟總量還要大;和東亞經濟比,也可以說中國經濟相當於整個東亞。而過去十年裡,大量資本進入中國,使中國的經濟總量,以令人垂涎的速度增長到全球第二,如此一來,美國把第三次剪羊毛的目標瞄準中國,一點不奇怪。



▍香港占中事件


如果這一判斷成立,那麼,從2012年中日釣魚島爭端、中菲黃巖島爭端之後,中國周邊的事情層出不窮,一直到去年中越「981」鑽井平台衝突,再到後來的香港「占中」事件。這些事件還能看成是偶然事件嗎?去年5月「占中」行動正在醞釀中,可能在5月底就會發生。但是5月底沒有發生,6月底沒有發生,7月還是沒有發生,到了8月仍然沒有發生。什麼原因?這個醞釀的「行動」在等什麼?

讓我們對比另一事件的時間表:美聯儲退出QE時間表。去年年初,美國就說要退出QE(量化寬鬆),4月、5月、6月、7月、8月,一直沒有退出。只要不退出QE,就意味著美元還在超量發行,美元指數就不能走強,香港的「占中」也就一直沒有出現,二者在時間表上完全重合。直到去年9月底,美聯儲終於宣布美國退出QE,美元指數開始掉頭走強後,10月初,香港「占中」爆發。

其實,中日釣魚島、中菲黃巖島、981鑽井平台、香港「占中」,這四個點都是炸點,任何一個點引爆成功,都會引發地區性金融危機,也就意味著中國周邊投資環境惡化。從而滿足「美元指數走強時,其他地區必須相應出現地區性危機,使該地區投資環境惡化,迫使投資人大量撤出資本」,這一美元獲利模式的基本條件。

但是對美國人來講很不幸的是,這回它碰到的對手是中國。中國人用打太極的方式,一次次化解了周邊危機,結果直到現在,美國人最希望的在99度水溫時出現的最後1度,始終沒能出現,水,也就一直沒有燒開。水沒燒開,美聯儲舉著加息的號角就遲遲不能吹響。

看來,美國知道想剪中國的羊毛沒那麼容易,所以也就沒打算就在一棵樹上吊死。在推動香港占中的同時,美國多管齊下,在其他地區同時下手,在哪兒?

點評:美國發財的邏輯很簡單,這世界上的國家都是美國圈養的一群羊,美國拿著剪刀不斷的搜羅著,看到哪個羊的毛長了就去剪一把,剪禿了再把你放回去,然後再去其它羊身上剪羊毛。



▍烏克蘭危機



歐盟與俄羅斯的接合部。亞努科維奇主管下的烏克蘭,當然不是沒縫的雞蛋,所以,才會有讓蒼蠅下蛆的機會。但美國盯上了烏克蘭並不僅僅是因為它是一只有縫的雞蛋,而是它是足以既打擊亞努科維奇這個不聽話的政客,又阻斷歐俄走近,也能造成歐洲投資環境惡化,一桃殺三士的理想目標。

於是,一場好像烏克蘭人自發的「顏色革命」爆發了,美國人的目的以出乎美國人和地球人意料的方式做到了:俄羅斯強人普京趁勢借機收回了克裡米亞,此舉雖不在美國人計劃之內,但卻正好讓美國人更有理由向歐盟還有日本施壓,迫使他們與美國一起制裁俄羅斯,給俄羅斯更給歐洲經濟帶來巨大的壓力。

美國人為什麼要這樣做,人們往往容易從地緣政治角度,而不是從資本的角度去看這個問題。烏克蘭出現危機之後,歐美與俄羅斯的關係迅速惡化,但整個西方世界一起制裁俄羅斯的結果,卻直接使歐洲的投資環境惡化,導致資本從這裡撤出。據有關數據顯示,大約有上萬億的資本離開了歐洲。美國人的兩手設計得逞了。

這就是:如果不能讓資本從中國撤出去追捧美國的話,那就起碼讓歐洲的資本撤出來回流美國。這第一步,以戲劇性的烏克蘭變局做到了,但第二步,卻未能如美國所願。因為從歐洲撤出的資本,並沒有去美國,另有數據顯示,它們大部分來到了香港。這意味著全球投資人仍然不看好美國經濟的復蘇。而寧願看好雖已處在經濟下行線上,但仍保持著全球第一增長率的中國。

這是其一。其二,中國政府在去年宣布了要做到「滬港通」,全球的投資人都熱切地希望通過「滬港通」,在中國撈一把。

過去西方資本不敢進入中國股市,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中國進行嚴格的外匯管制,寬進嚴出,你可以隨意進來,但是你不能隨意出去,所以說他們一般不敢到中國來投資中國的股市。

「滬港通」之後,他們可以很輕鬆地在香港投資上海的股市,掙到錢後可以轉身就走,於是上萬億的資本滯留在了香港。這就是去年9月之後,也就是香港「占中」開始直到今天,「占中」勢力及其幕後推手始終不肯罷休,總想卷土重來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因為美國人需要製造一次針對中國的地區性危機,讓滯留香港的資本撤出中國,去追捧美國經濟。

美國經濟為什麼這麼強烈地需要並依賴國際的資本回流?原因是,從1971年8月15日美元與黃金脫鉤之後,美國經濟逐漸放棄實物生產,脫離開實體經濟。美國人把實體經濟的低端製造業、低附加值產業叫做垃圾產業或者叫做夕陽產業,逐漸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尤其是向中國轉移。而美國除了留下所謂高端的產業,IBM、微軟等企業外,70%左右的就業人口都陸續轉向了金融和金融服務業。

這時的美國已經變成了一個產業空心化國家,它已經沒有多少實體經濟可以為全球投資人帶來豐厚的利潤。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人不得不打開另一扇門,就是虛擬經濟的大門。虛擬經濟就是它的三大市。它只能通過讓國際資本進入三大市的金融池子中,為自己錢生錢。然後,再拿掙到的錢去剪全世界的羊毛,美國人現在只有這麼一個活法了。或者我們稱之為美國的國家生存方式。這個方式就是,美國需要大量的資本回流來支撐美國人的日常生活和美國經濟,在這種情況下誰阻擋了資本回流美國,誰就是美國的敵人。我們一定要把這件事弄明白想清楚。



四、嚴防歐洲、亞洲一體化


1999年1月1日,歐元正式誕生。三個月之後科索沃戰爭爆發。很多人以為科索沃戰爭是美國和北約聯手打擊米洛舍維奇政權,因為米洛舍維奇政權在科索沃地區屠殺阿族人,製造了駭人聽聞的人道主義災難。戰爭結束之後,這個謊言迅速戳破,美國人承認這是中情局與西方的媒體聯手做的一個局,目的是打擊南聯盟政權。但是,科索沃戰爭真的是為了打擊南聯盟政權嗎?歐洲人開始一邊倒地認為就是這個目的,但是打完這場72天的戰爭之後,歐洲人才發現自己上當了,為什麼?

▍科索沃戰爭




歐元啟動之初,歐洲人信心滿滿。他們給歐元的定價是與美元比值1:1.07。科索沃戰爭爆發後,歐洲人參與北約行動,全力以赴支持美國攻打科索沃,72天的狂轟亂炸,米洛舍維奇政權垮台,南聯盟屈服。可接下來一盤點,歐洲人發現不對頭了,歐元,就在這70天裡,居然被這場戰爭打殘了。

戰爭結束時,歐元直線下跌30%,0.82美元兌換一歐元。這時歐洲人才恍然大悟,原來是別人把你賣了,你還在替別人數錢。這一來歐洲人才開始醒悟。這就是為什麼到後來當美國要打伊拉克的時候,法國和德國這兩個歐盟的軸心國家,堅決反對這場戰爭。

有人說,西方民主國家之間不打仗,到現在為止,西方國家之間,在二戰之後確實沒有直接髮生過戰爭,但是不等於沒有發生軍事戰爭,不等於他們之間不發生經濟戰爭或金融戰爭。

科索沃戰爭就是美國人對歐元的間接金融戰爭,結果打的是南聯盟,疼的是歐元。因為歐元的誕生動了美元的奶酪。在歐元誕生之前全世界的流通貨幣是美元,美元在全球的結算率一度高達80%左右,即使到現在也在60%左右。

歐元的出現立刻切走了美國的一大塊奶酪!歐盟是一個27萬億美元的經濟體,它的出現一下子就蓋過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北美自貿區(24萬億美元—25萬億美元規模)。

做為如此大規模的經濟體,歐盟當然不甘心用美元來結算它內部的貿易,於是歐洲人決定推出自己的貨幣——歐元。歐元的出現切走了美元三分之一的貨幣結算量,到現在世界上23%的貿易結算已使用的是歐元而不是美元。

美國人在歐洲一開始談論歐元時對此警惕不足,到後來發現歐元一出現就對美元的霸權地位構成挑戰時,已經有點來不及了。所以,美國要接受這個教訓,一方面要摁住歐盟和歐元,另一方面要摁住其他的挑戰者。



▍破壞亞太——第三大經濟體



中國的興起,讓我們成了新的挑戰者。2012年釣魚島爭端、黃巖島爭端,就是美國成功打壓挑戰者的最新嘗試。這兩個發生在中國周邊的地緣政治事件,雖沒能造成資本從中國大量外流,但卻起碼部分達到了美國人的目標,直接導致兩件事情胎死腹中。

2012年年初,中日韓關於東北亞自貿區的談判接近成功;4月,中日貨幣互換和中日之間互相持有對方國債也初步達成協議。但此時,釣魚島爭端,黃巖島爭端相繼出現,一下子把東北亞自貿區談判,中日貨幣互換一風吹了。

幾年後的現在,我們才勉強完成了中韓兩國的雙邊自貿區的談判,這已經意義不大了,因為它和中日韓東北亞自貿區的意義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中日韓自貿區談判一旦成功,一定是包括中、日、韓、港、澳、台的整個東北亞自貿區。東北亞自貿區一經形成就意味著世界規模大約20多萬億美元的第三大經濟體出現!

但是,東北亞自貿區一旦出現就不會止步,它會迅速南下與東南亞自貿區整合,形成東亞自貿區,東亞自貿區的產生意味著30多萬億美元規模的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出現,將超越歐盟和北美。

接下來我們還可以繼續推想,東亞自貿區出現,依然不會止步,它會向西整合印度和南亞,然後向北整合中亞五國,再然後繼續向西,整合中東部分的西亞。這樣整個亞洲自貿區,規模將超過50萬億美元,將比歐盟和北美加起來還要大,這麼龐大的一個自貿區出現,難道她會願意用歐元或美元結算他們內部的貿易嗎?當然不會。這就意味著亞元可能誕生。

但是,如果真的出現亞洲自貿區,我們只能推進人民幣國際化,讓人民幣成為亞洲的主導貨幣,就像美元先成為北美的硬流通貨幣,再成為全世界的硬流通貨一樣。人民幣國際化的意義遠遠不止我們所說的人民幣走出去,在「一帶一路」中發揮作用等等,它將與美元、歐元一起三分天下。

中國人能看到這一點,美國人就看不到這一點嗎?當美國人宣布戰略重心東移,推動日本在釣魚島跟中國扯皮、推動菲律賓在黃巖島跟中國對峙的時候,如果我們還目光短淺地以為,釣魚島爭端是日本右翼鼓動「購島」後與中國的衝突,黃巖島爭端是菲律賓總統阿基諾昏了頭找中國的麻煩。

而看不出這是美國人的深謀遠慮,是美國人在阻止人民幣成為美元的有一個挑戰者,而美國人則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幹什麼,所以他們一定不能讓這樣的事情再次出現。 因為東北亞自貿區一旦形成就會產生連鎖反應,也就意味著世界貨幣三分天下成為現實!

想一想看,手中只剩三分之一貨幣霸權的美元,還叫貨幣霸權嗎?而今天一個產業空心化的美國,假如再沒有了貨幣霸權,美國還能算世界霸主嗎?想明白這點,就知道為什麼今天中國遇到的所有麻煩背後,都有美國的影子。是因為美國比我們想得遠,看得深,才為了防中國之「患」於未然,處處給我們製造麻煩。

這也就是美國為什麼要實施亞太戰略再平衡的根本原因。它究竟要平衡什麼?它真的要在中國與日本、中國與菲律賓,中國與其他有爭端的國家之間,做到一種微妙平衡,扮演平衡者的角色嗎?當然不是,它的目標就是一個,平衡掉中國今天大國崛起的勢頭。



五、美軍為美元而戰!




人們都說,美國這個國家的強大,是由於有三大支柱——貨幣、科技、軍事。實際上今天我們可以看到,真正支撐美國的是貨幣和軍事,而支撐貨幣的則是美國的軍事力量。

全世界所有國家軍隊的打仗都是燒錢,但美軍打仗雖然也燒錢。但卻能一邊燒錢,一邊為美國賺錢,這一點,其他國家都做不到。只有美國,可以通過打仗獲得巨大的利益,盡管美國也有失手的時候。



▍伊拉克戰爭



美國人為什麼要打伊拉克?大部分人心裡想到的是兩個字——石油。美國人真的是為石油而戰嗎?非也。美國人如果為石油而戰的話,那麼,美國人在打下伊拉克之後,為什麼不從伊拉克拉走一桶石油?而且,油價從戰前的38美元一桶,一路飆升到戰後的149美元一桶,美國老百姓並沒有因為美軍占領了伊拉克這樣的產油國而享受低油價。所以說,美國打伊拉克不是為了石油,而是為了美元。

為什麼這麼說?道理非常簡單。由於為了控制世界,美國需要全世界都使用美元。為了讓全世界都使用美元,美國人在1973年下了一步高明的先手棋:讓美元與石油掛鉤,通過脅迫歐佩克的主導國家沙烏地阿拉伯,做到了全球的石油交易用美元結算。如果你理解了全球石油交易用美元結算,你就能理解美國人為什麼要在產油國打仗。



在產油國打仗的一個直接後果就是油價飆升,油價一飆升就意味著美元的需求量也提高了。比如說戰爭之前,你手裡有38美元,理論上講,你就可以從油商手裡買走一桶石油。現在這場戰爭把油價打高了4倍多,達到149美元,你手裡的38美元就只夠買1/4桶石油,剩下3/4桶意味著你還差100多美元。

怎麼辦?你只能去找美國人,拿出自己的產品和資源去換美國人手中的美元。而這時美國政府就可以理直氣壯、光明正大、名正言順地印美元。這就是通過戰爭,通過在產油國打仗打高油價,打出美元需求的秘密。

美國人在伊拉克打仗,還不止是這一個目標。它同時也是在維護美元的霸權地位。當年小布什為什麼一定要打伊拉克?現在我們已經看的很清楚,薩達姆沒有支持恐怖主義,沒有支持基地組織,也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但為什麼薩達姆卻最終走上了絞刑架?因為薩達姆自以為聰明,想在在大國之間玩火。

1999年歐元正式啟動,薩達姆以為抓住了在美元和歐元,美國和歐盟之間玩火的機會,於是他迫不及待地宣布伊拉克的石油交易將用歐元結算。這一下惹火了美國人,尤其是它產生一連串的示範效應,俄羅斯總統普京,伊朗總統內賈德,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紛紛宣布自己國家的石油出口結算也用歐元結算。這還了得?這不是往美國人胸口捅刀子麼?!

所以說這場伊拉克戰爭非打不可,有些人認為這麼說太牽強了。那麼請他看一看,美國人打下伊拉克之後幹了些什麼?還沒等抓住薩達姆,美國人就迫不及待地成立了伊拉克臨時政府,臨時政府發布的第一道法令,就是宣布伊拉克的石油出口,從歐元結算改回用美元結算。這就是為什麼說美國人是在為美元作戰。



▍阿富汗戰爭



也許有人會說,伊拉克戰爭為美元而戰可以理解,阿富汗不是產油國,那麼美國大打阿富汗戰爭總不會是為了美元吧?何況阿富汗戰爭是在「9·11」發生之後,全世界的人都看得很清楚,美國是為了對基地組織的報復和對支持基地組織的塔利班的懲罰,才發動了阿富汗戰爭。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阿富汗戰爭是在「9·11」之後一個多月打響的,應該說打得很倉促,打到一半時美軍就把巡航導彈打光了,而戰爭還在繼續,美國防部不得不下命令打開核武器庫,取出1000枚核巡航導彈,摘下核彈頭,換上常規彈頭,又打了900多枚才把阿富汗打下來。這明擺著證明這一場準備得非常不充分,既然如此,美國人為什麼硬要倉促上陣呢?

因為美國人已經等不及了,更因為美國人的日子過不下去了。21世紀初期,美國作為一個產業空心化的國家,每年都大約需要有7000億美元的淨流入,才能過日子。可是「9·11」之後一個月內,全球投資人對美國的投資環境惡化,表示出了從未有過擔心和憂慮:如果強大如美國對自己的安全都不能保證,怎麼能夠保證投資人的資金安全?結果,3000多億的熱錢離開了美國。

這就迫使美國必須盡快打一仗,這一仗不僅是要懲罰塔利班和基地組織,還要給全球投資人一個信心。隨著第一枚巡航導彈在喀布爾炸響,道瓊斯指數迅速回升,一天之內回升600點,流出的資本開始回流美國,到年底,大約有4000多億美元回流美國。這不正說明,阿富汗戰爭同樣是為美元而戰,是為資本而戰。



▍全球快速打擊系統


不少人對中國的航母充滿了期待,因為他們都看到了在航母歷史上的作為,也熱切地盼望中國有自己的航母,而遼寧號的出現,也確實讓我們中國趕上航母的末班車。雖然航母在今天仍然是一個大國的標誌,但是它更多的就是個標誌。

因為在全球經濟越來越被金融化之後的今天,航母的作用將逐漸式微。因為在歷史上航母是物流時代的產物。大英帝國興盛時,要推動全球貿易,將它的產品推向全球,然後再把資源拿回來,所以它需要強大的海軍保證海上通道的暢通。直到後來發展到航母的出現,都是為了控制海洋,保證海上通道的安全。因為當時是資源和產品「物流為王」的時代,誰控制了海洋,誰就能控制了全球財富的流動。

但是今天世界已是「資本為王」的時代,成百億、上千億乃至上萬億的資本,從一個地方流到另一個地方,只要在電腦上敲幾個鍵,幾秒鐘之內就能完成,在大洋上航行的航母能跟隨物流的速度,卻無法跟上資本流的速度,當然也就無法控制全球資本。

那麼今天,有什麼辦法?可以跟上被互聯網支持的全球資本的流向、流量和流速?美國人正在開發龐大的全球快速打擊系統,用彈道導彈、超音速飛機,5倍甚至十幾倍於超音速的巡航導彈,就可以迅速打擊任何資本雲集的地區。現在美國號稱可以28分鐘打遍全球,不管資本在全球任何一個地方雲集,只要美國不想讓資本在那個地方落腳,導彈就可以在28分鐘後趕到那裡。而當導彈落下去的時候,資本就會乖乖撤出。

這就是全球快速打擊系統必將取代航母的原因。當然,航母在未來仍會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諸如保障海上通道的海上安全,或者執行人道主義使命等等,因為航母是非常不錯的海上平台。但是作為控制未來資本流動的武器,它已經遠不如全球快速打擊系統。



空海一體戰


美國人在考慮用軍事手段應對中國崛起的問題上,提出了一個概念,叫做「空海一體戰」。但「空海一體戰」仍然難解美國的困局。「空海一體戰」是2010年美空軍和海軍首腦聯合提出的針對中國的作戰概念。提出「空海一體戰」,實際上首先就反映出美軍今天正在走弱。

美軍過去以為,它用空襲可以打擊中國,用海軍也可以打擊中國。現在美國發現自己的力量無論是空軍還是海軍單獨使用,都不可能對中國構成優勢,必須空海聯合才能對中國構成一定的優勢,這就是空海一體戰的來由。但是空海一體戰從2010年年初提出到現在不過4年多一點,突然美國人給它改了個名稱,叫做「全球公域介入與機動聯合概念」。

在這個空海聯合行動構想中,美國人認為10年內,中美之間不會發生戰爭。因為美國人研究中國今天的軍力發展後,認為以美軍現有能力,不足以確保抵消中國軍隊已建立的一些對美優勢。如攻擊航母的能力和摧毀太空系統的能力,所以,美國必須再拿出10年時間發展更先進的作戰系統,以抵消中國的某種優勢。

這意味著美國人可能的戰爭時刻表撥到了10年後。雖然10年後戰爭也仍可能不會發生,但我們都必須對此做好準備。中國要想讓10年後也不會發生戰爭,就需要在這10年內把我們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包括軍事和戰爭的準備。



六、「一帶一路」:中國的太極!




讓我們看看在美國受人追捧的運動,第一是籃球、第二是拳擊。拳擊這項運動典型地反映出了美國人崇尚實力的風格,直來直去,重拳出擊,最好KO(擊倒獲勝)對手,一切都很明確;而中國人則相反,喜歡模糊,以柔克剛,我也不追求KO你,但我要把你所有的動作都化解掉。中國人喜歡打太極,而太極確實是一門比拳擊更高的藝術。

「一帶一路」就反映了這種思路。歷史上所有的大國在崛起過程中,都有圍繞它的崛起展開的全球化運動。這意味著全球化不是一個從歷史到今天一以貫之的過程,而是各有各的全球化。羅馬帝國有羅馬帝國的全球化,大秦帝國有大秦帝國的全球化。每一次全球化都是被每一個崛起的帝國推動的;每一個帝國都有與它相關的一段全球化,在它的上升期到它的鼎盛期,全球化達到一個巔峰。而這個全球化同時會被它自身的力量所限制,這就是它的能力所能達到的最大範圍和它的交通工具所能到達的最遠點,那也就是它全球化的終點。

所以,無論是古羅馬全球化,還是大秦帝國的全球化,今天看來,都只能算是一種帝國擴張的區域化過程。真正的近現代史上的全球化,是從大英國帝國開始的,大英帝國的全球化是貿易的全球化。美國秉承了大英帝國的衣缽之後延續了一段貿易全球化,而真正具有美國特色的全球化,是美元的全球化。這也是我們今天正經歷的全球化。但我不同意說中國今天的「一帶一路」,是和全球經濟一體化接軌,那等於說是要繼續和美元的全球化接軌,這樣的理解是不對的。作為一個崛起中的大國,「一帶一路」是中國全球化的初始階段,也就中國的全球化。作為一個大國,在崛起過程中必須推進環繞你展開的全球化。

「一帶一路」應該說是中國迄今為止能提出的最好的大國戰略。因為它是跟美國戰略東移的一次對沖。有些人會對此提出疑問,對沖應該是相向而行,你還能有背向而行的對沖嗎?對了,「一帶一路」就是中國對美國東移戰略的一次背向對沖,我拿背朝向你。你不是壓過來了嗎?我往西走,既不是避讓你,也不是畏懼你,而是非常巧妙地化解你由東向我壓來的這種壓力。

「一帶一路」並非兩線並行戰略,而應有主次之分。鑒於海上力量至今是中國的短板,「一帶一路」首先應該選擇從陸上完成,也就是說「一路」應該是輔攻方向,而「一帶」應該成為主攻方向。「一帶」成為主攻方向,意味著我們必須重新認識陸軍的作用。有人說中國陸軍天下無敵,這話放在在中國的國土範圍內說,沒錯,中國陸軍所向無敵,誰也別想再踏上中國的領土來打大規模的仗,問題是中國陸軍有遠征能力嗎?


美國人選中國作對手,打壓中國,是選錯了對手、選錯了方向。因為未來真正對美國構成挑戰的根本不是中國,是美國自己,美國將自己埋葬自己。因為它沒有意識到,一個大時代正在到來,這個時代將會把它所代表的金融資本主義推到最高階段之際,讓美國從巔峰跌落,因為一方面,美國通過虛擬經濟,已經把資本主義的紅利吃盡了。另一方面,美國又通過它引以為傲的領先全球的科技創新、把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推到了極致,而這些工具最終將成為埋葬以美國為代表的金融資本主義的最主要的推手。

互聯網+:斬斷美國貨幣霸權的利劍!


阿里巴巴在去年「雙11」這天,其淘寶網、天貓網的網購銷售額一天達到507億人民幣,而在相隔不久的感恩節三天的假期裡,美國網上銷售和地面上的商場銷售總額才相當於407億人民幣,不及阿里巴巴一家。而中國還沒有算上網易、騰訊、京東,更沒有算其他商場的營業額。

這意味著一個新的時代已經悄悄到來,而美國人面對這個時代仍然遲鈍。阿里巴巴的交易,全是用支付寶的方式完成的,支付寶意味什麼?意味著貨幣已經退出交易舞台,而美國人的霸權是建立在美元基礎上的。美元是什麼?美元是貨幣。未來當我們越來越多的不再使用貨幣結算的時候,傳統意義上的貨幣就將成為無用的東西。當貨幣成為無用的東西時,建立在貨幣之上的帝國還會存在嗎?這才是美國人要考慮的問題。


點評:未來資本通過什麼流通?正是美國一直倡導的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新技術,未來資本不再以貨幣為載體,而是數據流!中國的電子商務、物流系統、社交媒體等信息產業高度獨立,且日漸繁榮,中國政府倡導的互聯網+,正是斬斷美國貨幣霸權的一把利劍!

除此之外,製造業乃生產力之根基,當美國開始空心化的時候,中國除了提倡互聯網+的產業精神,還必須腳踏實地的完成自己的製造業升級!



中國製造2025

毫無疑問,中國走在了美國的前端!3D列印機同樣也代表了一個未來方向,將使人類社會今天的生產方式發生根本性變化。由於生產方式在改變,交易方式在改變,世界就必然要發生根本性變化,而歷史證明,真正能導致社會性質發生變化的原因,就是因為這兩者的致變,而不是其他因素。

中國從秦末秦二世時期,開始有人造反,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到辛亥革命,2000多年的歷史上有發生過多少次起義、造反、戰爭、革命?解決問題嗎?不解決問題,一直是改朝換代,一直是低水平循環。因為這些來復式運動改變不了農耕社會的本質,既沒有改變生產方式又沒有改變交易方式,所以只能一直改朝換代。

西方也是如此,拿破侖攜法國大革命的雄風,帶領一支嶄新的被大革命洗禮過的軍隊橫掃歐洲,把一頂頂王冠掃落在地,但等到滑鐵盧一仗失敗,拿破侖下台,歐洲的帝王們一個個復辟,立刻重回封建社會。直到英國的蒸汽機來了,工業革命來了,使人類的產能大大的提升,大量剩餘產品出現,有了剩餘產品才會有剩餘價值,然後才會有資本,然後才會有資本家,然後資本主義社會就到來了。

那麼今天當資本有可能隨著貨幣的消失而消失,當生產的方式也將隨著3D列印機的出現而改變時,人類即將跨入一個新的社會門檻,這時的中國和美國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都站在互聯網、大數據和雲計算的起跑線上。

那麼這時我們要比的就是誰先邁入這個時代,而不是誰把誰打壓下去。而美國人恰恰在這一點上,顯示出驚人的遲鈍。因為它太渴望保住自己的霸權地位,而從未想過與別的國家分享權力,共同邁過新社會時代那道今天對我們來說,還有很多未知領域和不確定性的門檻。

點評:我們應該非常欣喜的看到,在世界前五的經濟體中,各國都在以本國產業為根基,逐漸逃離美國的貨幣霸權,中國的互聯網+、日本的機器人計劃,德國的工業4.0,此謂太極乾卦中的群龍無首,吉。

反對霸權,和而不同,是中國對這個世界的設計和追求。而且多元化、協作化才是世界大勢所趨,所謂: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而現在,中國和美國是被這個時代推倒了擂台上,但是,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真正的對手,都是他自己!

Wednesday, February 10, 2016

2016 猴旺股市 39年纪录都亮丽封关

技术分析专家罗伯特D.爱德华兹(Robert D.Edwards)和约翰马基(John Magee)曾说过,技术分析是一种以市场活动的统计数据,来评估股票的方法。
技术分析是基于三个假设所作出的预测,包括(一)价格反映一切资讯;(二)价格是有趋势的;以及(三)历史会重演。
根据数值周期的实践经验,年数最后一个字为6的年份,大马股市年杪亮丽封关的机率高。
1、3、9的年份出现过4次,而6则有3次。2016年会否成为第4次呢?
回顾
去年1692.51点封关
这篇大马股市的年度预测,是严格依据技术假设和马股过去38年的统计数据,所作出的分析。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过去12个月所发生的事情,然后再向前看未来11个月,所将会发生的事情。
当然,每个人都想知道富时隆综指(KLCI)的表现。
年初连4天技术回调在2015年初始,马股便以连续4天出现技术回调,来展开新的一年。去年1月2日,综指以1757.15点开跑。
然而,在2月4日时,股市则是一路反弹,在陷入窄幅交易前,写下1831.41点的单日高点。
在农历新年假期过后,综指没有办法延续2月4日的涨势,反之,在3月16日巩固至1774.30点的单日低水平。
随后,综指在4月27日,又再次迎来另一轮涨潮,走高至1867.53点。
此后,综指连续数个月走跌,在8月25日探至1563.94点的单日低点,共重挫303.59点,或16.26%。
触底后,综指在10月19日,再次反弹至1727.41点,涨幅达163.47点,或53.85%。
一直到去年结束前,综指都一直呈横摆状态,最后一个交易日以1692.51点封关,按年滑落68.74点,或3.9%。
1、2、12月表现佳
从过去39年的月度表现来看,综指平均只有在3月、8月、9月和11月写下跌势,其余的8个月份均高报。
不过,在过去5年(2011至2015)却又不是这么一回事。
虽然股市下跌的仍是4个月份,其中3个月持续是8月、9月和11月,但第4个写下跌势的月份却是1月。依据过去39年的表现来看,表现最佳的月份是12月、2月和1月,分别录得3.64%、2.53%和1.78%的涨幅。
其中,又以1999年4月的表现最优秀,按月取得34.23%的增长。而表现最糟糕的月份,则落在1987年的市场崩盘的10月份,按月跌34.88%。
另一方面,历史上表现最佳的一年是1993年,按年涨幅达631.36点,或98.04%。
相反地,表现最糟糕的一年则是1997年,综指年跌681.08点,或55.02%。

技术评论
39年逢6必涨
数值周期的实践经验显示,年数最后一个字为6的年份,年杪亮丽封关的机率高。
快速回顾过去39年的表现,显示出年数最后一个数字为1、3、6和9的年份,都取得正面表现。其中,1、3、9的年份出现过4次,而6则有3次。
2016年会否成为第4次呢?
根据记录,年份尾数为6的年份,即1986年、1996年和2006年,都分别录得18.4点(8.12%)、247.73点(24.39%)及196.45点(21.83%)的涨幅。
历史显示,综指有很大的可能会重演如1、3、9数值周期的情况。
当然,有些人或许会认为,单一的统计数据分析,不可能反映整个局面。
就让这篇文章以另一个角度切入,分析综指的表现,以提升实践经验的强度。
根据综指生肖周期的统计(见表),综指连续三次都取得正面增长的生肖年,是猴年与猪年。而今年,正是猴年。
猴年将从2月4日开始,直至明年1月27日。
过去三次的猴年,分别落在1980年、1992年和2004年。
综指在这三年的涨幅,分别达182.14点(79.08%)、68.36点(11.98%)和98.91点(12.08%)。
历史会否重演呢?
最高试1790
综合数值周期和生肖的技术情况,若历史重演,今年综指很有可能录得增长。
因此,估计综指将走高至去年封关的1692.51点之上,最理想的情况是介于1700至1790点,而最糟糕的情况,则是会以1630至1680点封关。
骆敏源 技术分析教父 

http://www.nanyang.com/node/747458?tid=462

这应该是我近期看到最好的技术以及数据上的分析,值得和大家分享。

Saturday, January 30, 2016

股市近期看法

1.石油价格从谷底反弹。
就像上一篇我们提到的,只有在石油价找到另一个新的谷底反弹后,市场才会重新建立起信心。石油价格在跌破强力支持点美金33过后来到近年来的新低点美金26,可以看见市场上所有的分析师都乱了而且不断在更改更低的目标价。当我们看见大多数的分析师说石油会跌破美金20而且更低的时候,这让我们想起了黄金。还记得2011年,当黄金一路飙升到了美金1900,许多分析师都不断提高目标价,也看到有人大喊目标价美金5000。通常这种时刻价格都会有一个逆倒转,这种心态其实是一种恐慌心态,不理智战胜了理智。

2.所以,可以预见石油价近期的反弹是一种逆倒转。我们预期如果没有任何突发事件油价会平稳的徘徊在美金30-40左右。近期的价格波动要注意看石油的需求量有没有回升也要看中东和俄罗斯在石油减产方面有没有任何的突发宣布。

3.石油价稳定过后,全球的股市都迎来了谷底反弹,连带的马币也上演了一次大反弹。上个星期五马币汇美金来到4.10左右,这也让马币成为近期亚洲表现最好的货币。

4.首先,马币起我们已经看见出口公司的股价元气大伤,成也马币败也马币。我们预计马币有机会再起,所以我们不建议买进出口公司如果你持有出口股的话建议套利或者减低亏损卖出。石油股绝地重生,我们已经看见整个石油领域迎来了技术性的反弹,但是要小心建议看到局势不对的话可以先套利离场。油价起并不代表马来西亚所有石油公司都会赚钱因为许多马来西亚的公司并不拥有油田。还有许多的石油公司会因为之前油价大跌而面对合约减少与现金流动的问题。所以要小心选股,我们比较看好SKPETRO, UMWOG,和KNM。

5.接下来,投资者应该还记得ValueCap要注入RM200亿资金进入马来西亚股市来稳定市场吧!所以我们持续看好蓝筹股,建议买进银行股 MAYBANK,CIMB,和RHBBANK。

6.还有,这两天电讯股大跌是因为纳吉在修订预算案中为电讯领域捎来一项不利消息。政府短期內將通过招標来重新分配频谱,意味著电讯公司可能因此须追加资本开销。电讯股的股息一向来都是高股息股大约在5%左右,而且公司主要大股东都是政府基金和关联公司如EPF, Khazanah等所以长期持有是个好时机。我们买进Axiata,Digi,和Maxis,这是因为这三只电讯股近期都跌破了它们的强力支持点,我们觉得这是买进的好时刻。

7.马币如果持续起的话,我们其实很建议买进新加坡和香港的股市,这是因为这两个国家的蓝筹股跌幅都比马来西亚来得多。新加坡和香港是开放的经济体,任何衰退它们影响最大但是这也代表任何反弹它们也会是最大。

以上纯属个人分析与评论,如有任何疑问,欢迎与我交流讨论。任何股票买卖建议输赢绝对不负责。
From:林友志 (Lim Yu Chee)

Wednesday, January 20, 2016

Bear Market 熊市


1. Warren Buffet Indicator - Market Capitalization to GDP. Market Cap to GDP is a long-term valuation indicator that has become popular in recent years, thanks to Warren Buffett. Back in 2001 he remarked in a Fortune Magazine interview that "it is probably the best single measure of where valuations stand at any given moment."

2. Is China so important? Yes, China is the world second largest economy now, and the GDP still keep on growing at 6.8% per annual which worth USD10.360 trillion.

3. As at 1 Jan 2016, Shanghai shares market worth USD5.077 trillion which is half from the China GDP value. We prefer to look at the all picture of China shares market which include Shenzhen and Hong Kong shares market, both of the shares market currently worth USD3.323 trillion and USD3.163 trillion. Therefore by using market capitalization to GDP theory, China stocks market traded at 101% of GDP. Over the past five years, the U.S. stock market has traded at nearly 110% of GDP.

4. Recent sell down merely is an adjustment to slow economy grow and high stocks valuation in China. However the world feel more impact this time especially Asia countries from the slow China GDP growth , this is due to China have more economy link to us now.

5. As at 21/01/16, STI drop 27.90% , Hang Seng drop 33.60% , Nikkei drop 20% from last year highest point, technically most Asia country in bear market now, however KLCI only drop 13.20%. Theoretically, Malaysia market is quite defensive compare to other country.

6. We agree on this point : "Oil traditionally is a pretty solid non-correlated asset, meaning it generally has little relation to the broader stock market movements. However, since the plunge in crude the two asset classes have been nearly perfectly in lockstep. For the selling to stop, oil doesn't necessarily need to rebound to $60 or $80 or $100, but it does need to find a bottom somewhere." The oil price need to find a bottom first because this will bring more confidence to the shares market.

7. In Malaysia market we do see bank sector appear to be value for investing such as Maybank, CIMB, and RHBCAP, we suggest investors can use dollar cost averaging method to buy shares. Some property counter can buy for long term investment such as Mahsing, KSL. Construction counters will be the main play due to budget allocation such as IJM, KIMLUN, and JAKS. Export counters valuation too high and quite risky only can play for short term. Stay out from small oil and gas counters as well.

8. 2016 is going to be a tough year but might not be a crisis year, do more homework as bear market is worth for value investing. Good Luck.

以上纯属个人分析与评论,如有任何疑问,欢迎与我交流讨论。任何股票买卖建议输赢绝对不负责。
From:林友志 (Lim Yu Chee)

Sources : http://fortune.com/2015/07/28/china-stock-market-warren-buffett/
Sources : http://www.advisorperspectives.com/dshort/updates/Market-Cap-to-GDP
Sources : http://finance.yahoo.com/news/10-ways-tell-whether-selling-195735811.html

Add in point : Bear market is index drop more than 20% from highest point. Crisis is different from bear market, if crisis happen shares market can drop more than half.

Thursday, January 14, 2016

美國頁岩油革命,國際油價風雲變色

圖為示意圖,丹麥馬士基石油天然氣公司(Maersk)在北海的油田,非美國頁岩油。 圖/歐新社

分享
在大多數台灣成年人的印象裡,中學課本教過,地球上的石油在一段時間後將會用完,許多人自然地將這樣的描述當作事實;事實上,這樣的假設言論從17世紀就開始了。當時英國經濟開始繁榮,許多工廠都需要大量柴火,1650年,木材價格上漲,便謠傳出英格蘭的森林很快就會耗盡,未來木柴價格可能會漲到天價。結果後來煤炭出現了。1866年工業革命時期,當時英國經濟學家擔心,煤炭使用量暴增,煤炭蘊藏量有限,很可能在未來會造成恐慌,人們應該擔心能源危機了。後來數年後,石油就出現了。
1910年,美國礦業局宣布,美國國內已經探勘到的石油儲存量可以再用10年,石油快沒了。1920年,美國礦業局宣布,美國國內已經探勘到的石油儲存量可以再用13年,石油快沒了。
1930年,美國礦業局宣布,美國國內已經探勘到的石油儲存量可以再用13年,石油這次真的快沒了。
1970年,美國Carter總統宣布推行能源保護危機,美國國內石油儲存量快用完了,繁榮快結束了。
1990年,全球石油快耗盡了,能源危機,油價暴漲。
2014年,美國進入擴大頁岩氣開採階段,國際油價還沒有因為儲存量大幅減少而漲到天價,反而是能源價格崩盤先來到。三百多年來,對於能源,人們總是自己嚇自己,但有多少人真的去了解全球能源的供給需求。以人類的消耗量,油價未來真的會漲到天價嗎?
在地球上,幾乎所有人都離不開原油這項消耗品;世界各國經濟也離不開原油,許多大國甚至為了原油貿易市場的市佔率與議價權,互相在國際外交上攻伐。
全球能源市場主要有三個勢力,一個是由十多個原油淨出口國所組成的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主要成員為中東產油國,他們擁有全球60%以上的原油儲備。能源業幾乎是這些國家的主要產業,他們的能源影響力曾經甚至可以間接影響外匯市場的匯率行情。另一個勢力是俄羅斯:其主要產業圍繞在石油、天然氣、許多原物料、中低階工業產品上。在油價高漲的時代,對於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中東產油國和俄羅斯來說,他們在國際經濟地位也相對高漲。而最後一股勢力是美國:美元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民間消費市場,同時在全球各地有大規模的軍事佈署,所有能源船運的重要管道,都有美軍的影子。

圖來源/美國能源資訊局;作者翻譯,轉角製圖

分享
2014年下半年開始,國際油價風雲變色。以往全球原油供給的總量,約略小於消費總量,2014年以後,卻變成消費總量小於供給總量。美國本土的商業原油庫存,在2015年達到歷史新高,遠超過2010-2014年的庫存量。如果考量伊朗重返國際原油市場所帶來的供給量,那麼國際原油的消費恐怕到2016年也無法消耗完庫存。
回顧近十年國際油價的漲幅,自2005年起劇烈變化,從原先的40美元以下,上漲到140美元以上——前些年的金融海嘯雖讓油價崩盤,價格再度掉回至40美元以下,但很快地又連續三年維持在100美元左右的高價,而2015年又下崩回40美元以下。
那麼,既然OPEC產油國無法控制全球能源消費,國際產油國為何不減產原油供給,讓價格因為供給減少而上漲?這樣簡單的道理,難道俄羅斯和OPEC產油國不知道嗎?
關鍵在於,這次的國際油價崩跌原因,和以往大不同——導致「變革」的主因不是來自於傳統產油大國,而是美國的頁岩油革命。
美國的能源產量大幅暴增,美國的石油成品早在2011年就已經成為淨出口國,根據國際能源總署的估計,最快2020年以前,美國就會成為能源淨出口國;同時美國也解除了自1975年開始實施的石油出口禁令。換句話說,以前產油國賣油,美國和中國買油的貿易模式,未來將會劇烈改變,美國不僅不用買油,反而還會成為原油賣家,和產油國成為互相競爭的關係。歐洲主要交易的是Brent原油,美洲主要交易的是WTI原油,兩者原本超過5美元以上的價差,逐漸收斂到1美元以下,過去產油國獨攬出口原油生意的模式,完全改變了。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的估算,由於在歐洲和東亞地區有不小的外銷市場,2020年美國的原油出口可望超過南美洲和非洲,達到抗衡OPEC產油國和俄羅斯的規模,顛覆兩者原先在全球能源出口的勢力範圍。
或者說,美國能源業者的加入競爭,讓原油市場傾倒向買方市場,而OPEC又無法要求美國減產,為了保護自己原本的銷售市場,只好維持供給,或用比美國業者更低的價格來維持市場占有率。所有市場買家也都在張大眼睛看著,看誰賣的油夠便宜。

圖/美國能源資訊局

分享

圖/美國能源資訊局

分享

圖/美國能源資訊局

分享

圖/美國能源資訊局

分享

歐洲主要交易的是Brent原油,美洲主要交易的是WTI原油,兩者原本超過5美元以上的價差,逐漸收斂到1美元以下。 圖/作者提供

分享
面對美國也加入了這場賽局遊戲,OPEC產油國連要不要減產都談不攏,成本國之間的信任度瓦解,成員國甚至比美國還不可信任,OPEC與俄羅斯只好繼續增產,搶佔對手或維持原本的市場佔有率。
油價大幅下跌之後,為了國家的財政預算,傳統產油國除了增產來增加收入以外,別無他法;一直以來靠賣原油就能過上好日子,根本沒想過產業轉型或均衡產業發展這回事,等到油價崩盤,產油國根本來不及應付,只能一路呈現挨打的局面,祈禱美國頁岩油廠商比自己先倒下,然後再回頭搶回市佔率,只要產能減少,這樣國際油價就能大幅反彈。
不過事情可能未必這麼順利。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天然氣。2006年天然氣價格重創,9個月從15.73美元暴跌72%,剩下4.4美元,不過跌勢沒有維持很久,2008年價格又逐漸漲回來13.69美元。天然氣公司總以為高價天然氣時代,就算價格暴跌,只要硬撐過去,等對手破產、產能減少,價格便會再回漲回來。可是2009年之後,局勢每下愈況:天然氣價格於2012年暴跌到1.9美元,大跌86%,導致一堆天然氣公司破產和重組。同業每天都在期待產能減少,價格反彈,但迄今天然氣價格維持低檔至少6年了,2015年還一度崩盤到1.7美元。說好的產能減少始終沒出現,原油,難道不會重演天然氣的故事嗎?

Sunday, January 10, 2016

人民幣貶值 為何能引發全球股災

人民幣雖然只是中國的貨幣,但其貶值卻成為近期全球股市動盪的罪魁禍首。《MatketWatch》週四 (7 日) 指出,人民幣的影響力之所以如此龐大,有個最重要的原因:人民幣的勢力若減弱,將衝擊到中國繼續引領全球經濟成長的能力。

如同 Intermarket Strategy 執行長 Ashraf Laidi 表示,每當人民幣貶值,身為全球最大市場的中國,購買力便會下降。而一旦中國對大宗商品及進口物品的需求減弱,就會影響到石油及其他原物料,進而傷害到智利及巴西等新興市場國家,因其經濟仰賴中國購買他們出口的銅礦與石油。

不僅如此,弱勢人民幣也會傷害到像德國這樣的已開發國家,因為中國是他們追求成長的關鍵市場。無怪乎今年開年來 4 個交易日,德國股市 DAX 指數已累積大跌逾 7%。此外,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可能進一步打壓已低落的通貨膨脹。

最後,若人民幣繼續貶值,恐怕會引發貨幣競貶大戰,各國捍衛自身出口競爭力。但全球經濟成長正在減緩中,中國領導人也正試圖引導經濟進行艱困的轉型,由出口導向轉為消費導向;在此情況下,人民幣走貶讓情勢更加複雜。

週四《路透社》報導,中國政策官員面臨呼籲讓人民幣貶值 10%-15% 的壓力,以協助背負龐大債務的中國企業。但 BMO 資本市場外匯策略部全球主任 Greg Anderson 認為,人民幣貶幅若超過 10%,對中國不會有任何幫助,因為其他國家也會採取相同貶幅,並且反而會破壞市場穩定,同時激怒貿易夥伴國。

Thursday, January 7, 2016

Market Review 市场回顾与展望


1. Hang Seng Index - 昨天的大跌已经造成恒生指数跌破去年的新低点。支持点(一)20000, 支持点(二)19400,支持点(三)19000. 回顾恒生指数,最高27/4/15 - 28588点,最低7/1/16 - 20323,跌了8265点或28.91%。


2.Straits Times Index - 海峡指数也一样跌破了去年最低点。最高16/4/15 - 3549点,最低7/1/16 - 2726,跌了823点或23.19%。


3. FBMKLCI - 看一下马来西亚在指数方面我们的抗跌性其实很高。最高27/4/15 - 1867点,最低25/8/15 - 1503,跌了364点或19.50%。和7/1/16 - 1655点比较的话,跌了212点或11.36%。

4.预计股市会有一点 Chinese New Year小涨潮,过后二月股市会比较静,三月份就要看接下来的经济数据了。

5.人民币持续的乏值马币会看跌,这是因为大家都在打货币战想要以较低的货币来吸引经济的成长。这一种做法已在亚洲开始蔓延。接下来美国如果再起利率的话美金会起马币看跌。油价最近跌破了最强支持点USD33后市看跌USD30。以上这三样因素会让马币有机会跌破USD4.5, 最强支持点是USD4.71(这发生在1998一月也是马币有史以来的最高点)。

6.如果没有意外预计马币首六个月会在USD4 - USD4.5 里波动。所以赚取美金的出口公司还是有看头。另外两个领域可以注意的是建筑股涉及MRT project 和 Penggerang Project的公司像Dialog,Gamuda, MMCCORP, WCT, Gadang。还有就是接下来的东马大选股了。

7. 可以注意的股
高股息股 :Maybank, Axiata, Digi, RHBCAP, 
产业股 :Mahsing, Trop,KSL
可以注意的股 :FIAMMA & FAVCO (估值还低的股), EG, TEKSENG, KIALIM, SYF,INSTACO (Trading shares)


以上纯属个人分析与评论,如有任何疑问,欢迎与我交流讨论。任何股票买卖建议输赢绝对不负责。
From:林友志 (Lim Yu Chee)

Friday, December 4, 2015

EG Industries Berhad 8907


1.第一次听到这只股票的消息是在十月份要做附加股的时候,那时候听到消息要做到RM1不过没什么留意,结果三个月不到起了要85%。有买过买股票的人大概都会说:这只股起了这么多那里还可以买?股票可不可以买是看其价值而不是价钱,如果这间公司还在成长估值也便宜的话你会选择买来投资吗?接下来,让我们为投资者分析一下EG这间公司。

2.EG Industries Berhad 是一间科技公司,其业务包括 :电子制造服务(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Services,EMS), 制造和售卖扬声器驱动器、音响系统, 实木复合地板, 注塑业务, 有源和无源电子元件业务和成品组。

3.2014年,大马有两家公司成功挤入全球50大电子制造服务商 Top 50 Global EMS Provider(EMS也称为电子代工商)。其中一家是过去1年至今股价暴涨的VS(6963),另一家则是SMT料投公司,是EG工业(8907)100%的独资子公司。

3.2014年7月份新加坡上市公司Jubilee入主 EG Industries Bhd 32.4%,成为EG最大股东。经过2015年十月份的附加股过后,Jubilee目前持有 EG Industries Bhd 14.10%的股份 (Rights of 3 for 2 @ RM0.50 & Free 1 warrant for 2 Rights Subscribed) ,这一次的附加股EG总共凑的了6千5百万的资本。EG 最近还做了一个10%的私下配售(Private Placement 19,206,000 shares @ RM0.80)凑得了额外1千5百万的资本来偿还债务。Jubilee的这项入主不止提供了EG设计上所需的人才也提供了其下马来西亚与中国生产线的共享运用。

5.资汇周刊在今年8月份专访EG执行主席郑耀楗及首席执行员兼执行董事江邦健,两位细谈了公司如何堤高赚幅的策略。一般电子产品生产过程分为印刷电路板组装(PCBA)或或品组装(BOX BUILD),PCBA业务的赚幅普遍上偏低而BOX BUILD业务的赚幅比较高。江邦健预计BOX BUILD在2016财政年的贡献可达到20%,并逐年增加至2018财政年的30%。

6.EG的子公司SMT Technologies S/B成功在今年8月份,获得芬兰Tramigo公可的车载定位器(Vehicle Tracker)代工订单,可为公司在2年带来5千万美元(2亿1千万令吉)的营业额。这可说是在BOX BUILD业务一个好的开始,接下来,估计会有9到10个新顾客出现,也会增加研究部门人手,为顾客提供原厂委托代工设计(ODM)服务。最新资讯EG在今年的十一月份又公布了新的BOXBUILD合约价值1亿5千万。



7.公司2011到2015年的税前盈利(Profit before tax PBT),税后盈利(Profit after tax PAT)和每股盈利(EPS):

2011:  PBT 1.56 million ,  PAT 2.815 million, EPS 3.75 sen
2012 : PBT 3.69 million ,  PAT 1.388 million, EPS 1.85 sen
2013 : PBT 3.75 million ,  PAT 1.827 million, EPS 2.44 sen
2014 : PBT 6.12 million ,  PAT 2.030 million, EPS 2.71 sen
2015 : PBT 23.63 million ,PAT 26.479 million, EPS 35.39 sen

根据2015的财政报告,公司盈利大起的原因是因为脱售其他资产价值RM15.4 million, 扣除这项收益公司税后盈利(PAT)其实是赚RM11.1 million。EG 每股盈利(EPS) 是35.39 sen,在扣除其他收益过后每股盈利14.81 sen。以公司03/12/2015的股价RM0.925 的价钱来计算,公司的本益比(PE)在6.24倍。

EG 目前的总票数为 211,563,000股,市场总值(Market Capitalization)为RM1.95亿,股东权益(Shareholder Equity)为RM1.29亿,公司现金(Cash & Cash Equivalents)为RM47.6 million。总资产为每股RM2.03。负债方面,EG之前的负债蛮高的总计RM205.8 million,好在扣除了最近附加股和私下配售的所凑得到的钱过后,公司目前的总债务为RM168 million。EG目前没有发放任何股息若接下来公司转向高赚利产品成功,债务肯定会下降,相信会开始派发股息。

9.接下来是盈利预测与目标价(根据网站资料):

2016财政年=营业额10亿,以20%的新产品(预计净利润赚幅10%)以及80%的原有产品(过往净利润赚幅0.2%)计算,估计整体净利润赚幅可提高至2.16%,预测净盈利=21.6m,或等于每股盈利11.2分,合理价=RM1.12

2017财政年营业额12亿令吉,以25%的新产品以及75%的原有产品计算,估计整体净利润赚幅可提高至2.65%,预测净盈利将会上升至31.8m,或等于每股盈利16.5分,合理价=RM1.65

2018财政年营业额15亿令吉,以30%的新产品以及70%的原有产品计算,估计整体净利润赚幅可提高至3.14%,预测净盈利将会上升至47.1m,或等于每股盈利24.4分,合理价=RM2.44


8.EG 目前的管理层都很年轻大约都在40岁左右属于冲刺的阶段。另一个重点是,最新财报30大主要大股东出现了Koon Yew Yin 前辈拥有 4,5000,000股(2.3394%)和冷眼 Fong Si Ling 前辈拥有3,100,000股(1.6116%),这两位都是马股市里有名的价值投资者。EG连续五年获利虽然前面四年赚的不多但是盈利却在2015年突然飙涨,这主要归功于公司2014年策略性地成长以及2015相续不断拿到可观的新合约有关。以上几点是吸引投资者的地方,公司能够持续获利然后盈利大幅增长而且展望未来公司还会有持续不断增长的机会,所以这绝对是你不想错过的。

9.买股最重要的其实是时间点以及买的方式,我们最常犯的错有以下几点
i. 大家都知道这是好股可是却买在比较贵的价钱,最常见的例子就是追在高点又不拿票。
ii. 追在了高点拿了票却没耐心去等,因为是追在高点当价钱在遇到了两天调整期的时候就不耐烦的卖了。
iii.买进大量的股票,价钱稍微跌了一点就卖出因为害怕会继续跌
iv.追在高点等了两个月获利5%卖出,可是股票在卖过后持续大起

其实好股大家都懂尤其是在现在这种资讯发达的年代,所以庄家要骗票的话最常用的就是心理战。要知道股票绝对不是慈善事业,庄家没理由无端端把钱分给你,买股票与卖股票都要有耐心才可以。像EG这只股如果你有幸买在RM0.60的话应该就不用卖了因为公司还在继续不断地增长,所以投资者要忍得是接下来股价的调整期。

10.EG私下配售在RM0.80,如果没有买到票的话建议有这个价钱或低过话绝对可以买进。当然EG在04/12/15的闭市价是RM0.915想要股价这样突然跌下来的话绝对没那么简单。这是因为庄家好不容易安排了一系列的好消息然后再把价钱抄起来要的就是散户追高买贵票。所以这里我们建议投资者应该采用平均价的方式买进(Dollar cost averaging method)。

如果你不想错过这只股的话建议RM0.90以上一定要先用30%的资本来买进,过后如果有跌到RM0.85的话再买进30%,如果跌破RM0.80的话好股要勇敢的买进其余的40%。又或者以20%,30%,50%的比例来进行。

如果你用30%的本钱买到RM0.90股票一路大起到RM0.99的话那该怎么办?不用伤心因为你有了30%的票,如果公司继续提高盈利而且目标还高的话你应该再买进30%的票因为这或许就是你在期待的牛市。接下来股价还持续起多10%-15%的话,你可以用其余的资本再买进然后等获利离场又或者直接等获利离场。这样的方式所带来的效应其实很大。

在股票投资里绝对没有人能购买在最低点然后卖在最高点,如果你觉得你的资本不大要一次买进的话建议千万不要追高,要买在股价跌的时候但是这里很需要投资者的耐心也需要点运气。如果你真的买不到的话也不用强求因为股市里机会多得是。

参考资料 :2015 Annual Report,2014 Quarterly Report, 以及其他 Announcement。大马交易所里找得到

以上纯属个人分析与评论,如有任何疑问,欢迎与我交流讨论。任何股票买卖建议输赢绝对不负责。
From:林友志 (Lim Yu Chee)

Sunday, November 15, 2015

经济回顾与展望

1.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以下四个主要商品的行情:石油,黄金,铜和大豆

石油在13/11/15的最新行情是USD40.74,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最新资料全球石油的库存量已达到新高即三十亿桶。所以石油接下来的走势还是看下,如果油价跌破USD40的话最强支持点在USD38.50。预计油价只有在创下另一个低点后才会开始反弹。

黄金在13/11/15创下了五年来的新低闭市价是USD1083.10。美金和黄金的相关系数为负值,意即美金起黄金会跌。美国很大可能性会在十二月起利息而升息这举动通常都会开启美金升值的道路所以黄金持续看跌。加上中国和印度这两大进口国最近都没有大肆购买黄金价钱很难扶持的住。所以黄金价看下支持点落在USD1000然后是USD900.

铜在很多用品的生产方面都会应用的到因此是全球其中一个主要的商品。铜价在13/11/15也创下了六年来的新低USD2.162。铜和美金的相关系数一样为负值,换句话说美金起铜价看下,支持点落在USD2.0然后USD1.7418

大豆也来到了四年来的新低,在13/11/15行情是USD855。

2.在美国即将起利息的前提下,美金预测会持续上扬,全球大宗商品预计将会迎来另一波低潮期。这一破低潮过后商品价才会反弹但是不一定会是大牛市的开始且看全球的需求量会回升吗?要不然商品的价钱会持续在低点徘徊然后迎来一段调整期。

3.我们预测明年首六个月马来西亚的经济展望不会太好,原因有三:

一,石油出口贡献了马来西亚收入来源的30%。预计明年会减低到19.7%这也代表我国明年的收入将减少100亿零吉。

二,MPOB(Malaysia Palm Oil Board)最新数据显示棕油库存量已达到三年新高即2千8百30万吨。这显示需求量赶不上生产量如果库存再创新高的话棕油价将会下跌。我们期待近期的印尼烧芭和EL Nino 会带来一些产量上的影响且看接下来的数据如何。

三,国家银行在贷款方面持续紧缩减少了国内的资金流动。加上很多大型公司相续在今年推出自愿离职计划以及关闭厂房的举动来减低开销。预计失业人口将会大幅提升,如果接下来我国没有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的话这批人很快会用完公司给予的赔偿金,社会问题将会增加。

*石油股的股票 - 根据国油的资料马来西亚拥有3700间石油公司,短期内不看好小型的石油股因为低油价会让很多小型公司开始整合。如果想要长期持有石油股的话可以考虑一下Yinson因为其基本面还是很好。Skpetro 和 UMWOG接下来都会面临合约到期和减少的问题,股价预计只有在得到新的合约才会迎来较好的上涨空间。

*油棕股的股票 - 好的油棕股可以考虑TSH以及新加坡的Bumitama Agri。这两家公司的树都在壮年产量很好如果烧芭真的带来价钱上扬的话,股价应该有上涨的空间。United Plantation 和 UMCCA 是另外两间好的大型油棕公司,建议逢低买进。

4.结合以上几点是否代表马来西亚的经济应该很糟糕才对,可是为什么政府的经济策划师却全都说马来西亚经济没问题呢?以下论点或许可以解答:

一,马来西亚首三季国内生产总值(GDP)成长为5.6%,4.9%和4.7%,平均值在5%左右。这一味着马来西亚经济还是成长,是什么领域贡献了经济成长?

二,马来西亚服务业第三季成长4.4%,服务业占了国内生产总值(GDP)53.5%。所以内需在GDP扮演了经济的主要推手贡献良多。

三,马来西亚制造业第三季成长4.8%,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23%。我国的制造业主要以出口为主,最新数据显示马来西亚对美国出口首九个月按年成长12.9%达到530零吉。主要贡献电子业占了57%这些成长主要归功于马币大跌。(还真的满讽刺的)

*马来西亚的GDP单靠这两个领域就占了76%所以只要这两个领域暂时不大跌的话马来西亚的GDP应该还顶得住。

5.为何经济不断成长以及人均收入也不断提高,但是人民却对生活感到压力和辛苦觉得日子并没有太大的改善呢?我们提出了以下几个看法:

一,所谓的高收入国也意味着物价以及屋价都会上涨。人均的收入在最近几年是提高了很多,可是马币在今年大幅的贬值以及消费税都导致人民的开销大幅成长。这样的相互抵消人民并没有因为收入的提高而过的更好。根据Khazanah Research 的报告马来西亚人民的收入负担不起现在的屋价。

二,所有出口的公司最近都赚大钱但是财富却集中在老板以及一些公司的高层员工。另一个因数就是马来西亚的制造业与服务业都是靠大量的外劳而不是知识劳工或本地劳工。先谈一谈外劳,根据统计马来西亚合法外劳200万非法外劳400万左右。若以最低薪金900计算,200万外劳万大军单是一个月的薪金就要18亿零吉,非法外劳的薪金则无法统计。如果雇主愿意提高科技的运用以及善用本地劳工相信很多人的生活都会获得改善,可惜我们选的并不是那条路。

三,贫富差距在我国有不断扩大的迹象,财富无法均匀分配这主要受限于政府的政策以及制度上的偏差。长远下去民怨长期累积社会问题不断的涌现,然而政府却视而不见不难发现重大的改变将会出现。

6.回到货币,马币兑美金在九月份跌倒17年来的最低点4.45,过后在十月份快速反弹到4.10左右。但是到了上个礼拜为止又跌回4.376。马币兑美金应该暂时会在4.0 - 4.5里波动,所以主要出口到美国或以美金计算的公司都会受益。再加上两大经济体欧盟和日本都持续保持低利率,所以和这两个国家有主要联系的公司都还会受益。这是因为便宜的资金让欧洲的公司利用于扩展业务以及研发新的产品而日本公司都在积极寻找公司收购以快速扩展业务到其他东南亚国家。

*可注意的出口公司:
塑料和精密(Plastic & Precision) - Skpress, VS, Bpplas, LCTH, Esceram,
家具股 (Furniture & Flooring) - Liihen, Euro, Evergreen, Flbhd, Hevea, Homeriz, Mieco, Jaycorp, Pohuat, SHH
手套股(Glove) - Topglove, Harta, Supermx, Karex, Carepls, Comfort

这是两面的刀如果马币强力反弹,制造业的业绩肯定会有下滑的空间。不过预计暂时还不会发生。

7.展望未来,环顾身边应该会发现电子商务已在马来西亚蓬勃的成长。人的消费动作开始有了新的改变,感谢互联网改变了资讯传送的速度也改变了知识传递的方法。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迎合东南亚市场的电子商务公司开始上市但是不一定是在马来西亚。因为我们发现许多马来西亚的人才都到外国创业去了就因为制度上的偏差。

可是,最坏的情况往往有利于做出制度上的改革,这样的压力会让人民觉醒并勇于做出改革的决定。等待不如起而行积极地采取行动来一起推动社会的迈进。

以上纯属个人分析与评论,如有任何疑问,欢迎与我交流讨论。
From:林友志 (Lim Yu Chee)

Tuesday, November 10, 2015

KLCI Year End Trend


1. Year 2012
    November - High 1678 Low 1590, drop 88 points. December Low 1608 High 1688, up 80 points.

2. Year 2013
    November - High 1811 Low 1780, drop 31 points. December Low 1811 High 1882, up 71 points.

3. Year 2014
    November - High 1858 Low 1815, drop 43 points.( Keep on drop till 15 Dec 1671, drop 187     points) December Low 1671 High 1770, up 99 points.

4. If we follow the historical trend, we can predict November 2015 market will start dropping and pick up again in December. If we using 3 years average method to calculate, November 2015 can fall 54 points, December 2015 can up 112 points.

5. Federal Reserve will meeting on December 15-16, to price in US interest rate hike issue, we set a lower target 90 points to up from the lowest points.

6. FBMKLCI highest points as at 05 November 2015 is 1696 there we forecast as below :
    November can fall till 1642, December can up back till 1732.

    This method cannot be a perfect measurement therefore we give a buffer of 20 points, after adjustment November can fall till 1622 and follow by December up back till 1752.

7. We will use this calculation as a guideline to monitor the market and we find out one good news which is market normally will continue upward trend after December which show a New Year effect. Therefore we suggest customers to buy when market falls and take profit after New Year in January.

8. 以上的方式是以三年平均值来计算,KLCI 十一月份可能跌到 1622点然后在十二月起回到1752点。所以,我们建议任何大跌靠近这个点数都可买进一些股票然后在一月套利。股市名言,跌才是买进的时候。

9. Shares to monitor 可注意的股票 : Skpress, Mahsing, Uems, Maybank, Cimb, Owg, Eg, Pohuat.

以上纯属个人分析与评论,如有任何疑问,欢迎与我交流讨论。
From:林友志 (Lim Yu Ch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