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27, 2017

外资买进马股

外资持续买进亚股,连续7周净买马股,上周共买进10亿8000万令吉,3月共累积32亿3000万令吉净买额,创一年新高。

Sources :外资上周净买10.8亿令吉马股.3月累积32.3亿.1年新高

这一波外资买入主要是热钱逃离美国与欧洲(荷兰,法国,德国到在今年大选)。不只是马股起而是亚洲都打起,因为马股和马币是去年跌幅最大的相对的我们估值的吸引力很高。

外资这么大笔进入短时间是不会撤离的再加上马来西亚谣言下半年举行大选一般上行情是选举前起选举后跌所以现阶段的调整任何跌下都是买进的好机会。

马币兑美金预计会回到 RM4.00 - RM4.20

大选股可注意的有 :DRBHCOM, UEMS, MRCB, MAYBANK, RHB, FGV, MEDIA, UTUSAN, KUB, DESTINI.

今年投资主题落在建筑股 :GAMUDA, SUNCON, KERJAYA, AZRB, EKOVEST, FAJAR, GBGAQRS, IJM, BPURI, GKENT, ECONPILE.

以上纯属个人分析与评论,如有任何疑问,欢迎与我交流讨论。任何股票买卖建议输赢绝对不负责。
From:林友志 (Lim Yu Chee)

Thursday, February 23, 2017

CPO 油棕



FCPO支持点在 2712,这一波调整对我们来讲是很健康的毕竟这一波大起已经持续了7个多月。一月份的出口起主要是中国买进,原因有新年佳节来到所以需要很多油以及之前马国访问的时候答应买进。

现在的情况是大豆量产,油棕价跌,油棕的产量也跌所以短期油棕股盈利不高。可是,仔细看的话大公司像是United Plantation, UMCCA 这类的还是赚的不错因为他们的产量还是很大。小型的油棕股还是赚钱但是赚少了一点。长期来看油棕股必须等到价钱好产量高就有机会来起了。

Monday, February 20, 2017

大师芒格:投资中国比美国好

        上周,巴菲特的“最亲密战友”查理-芒格在报业公司Daily Journal Corp的年会上表示,如果他是中国人,他会投资中国,而不是美国,因为“那里的果实挂得更低,有些公司已经站稳脚跟…以目前的价位,投资中国比美国更好。”

  看好中国的不止芒格。近日,知名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发布报告称,以PPP计算,中国的GDP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若以市场汇率计算,中国将在2030年前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

  普华永道发布名为《长远观点:2050年全球经济秩序将如何变化?》的报告,还对全球最大的32个国家的GDP(占全球GDP 85%)进行了预测和排名。普华永道预测,2050年中国经济(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以下简称“PPP”)将排名全球第一,印度居于第二,而美国届时将排在第三位。

  报告预测,全球经济力量从传统先进经济体向新兴经济体转移的趋势将会持续,从长期来看新兴市场国家将会持续增加在全球GDP的比重。到2050年,全球经济总量将会增长一倍以上,2016~2050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为2.5%。全球增长动力大部分将源于新兴市场及发展中国家。

  普华永道估算,新兴市场(E7,中国、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俄罗斯、土耳其)的平均增速将会是发达经济体(G7,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及日本)的两倍左右。因此,2050年全球最大的7个经济体中,有6个将会是新兴市场国家,其中中国排名第一,印度排名第二,印度尼西亚排名第四。

  而美国的全球GDP排名将下滑至第三位,英国将下滑至第10位,法国将跌出前10,意大利将跌出前20。




Saturday, February 11, 2017

SYCAL VENTURES BHD

今天要谈的小股市值马币一亿两千一百万。Sycal Ventures Bhd 9717

这家创立于1980年霹雳的的建筑股,主要工程都在霹雳现在则活跃于霹雳的产业建设,在柔佛也有一些产业工程。

这家公司从2011开始到2017年,每一年总报账都是盈利。



可是就股价而言每年起了都会跌回来,但是这一年一次的大起利润很可观。


现在为什么会注意回这只股,主要原因有:

1. 最近大股东私下配售30%的股票在RM0.33, 意味者大股东愿意增加股份以及注入资金RM28 million

2. Par value deduction (股票面值) 减低从RM1 到 RM0.25, 这做法对公司股价上来讲没什么影响。这有点像是从公司的铺满拿钱,提款现金RM240 million而这笔钱将用于取消账面上的 accumulated losses, impairment losses in investment, amount owing by subsidiaries in previous year. 剩下的钱将会回到公司的 capital reserve account and retained earnings of the company.

到最后会有RM142 million在户口。

公司最近的工程有:New Launch Project

公司未来的工程 :Future Projects

云顶的前景非常看好


Teronoh is a small tin-mining town in Kinta District, Perak, Malaysia. The tin-mining industry boom during the early 20th century saw Teronoh, a town believed to be old, grow from a small village into a major town.

这只股其实早在五年前就介绍了,看着公司营运一直赚钱可是股价却没有起到期望的价钱。到了最近盈利开始回落股价也一直保持在RM0.30 ~ RM0.45左右。

最近大股东的大动作让我们看到了这只股的希望尤其是在完成了私下配售过后股价和交易量开始回升,这让我们看见投资的好机会。

预计目标价短期RM0.43, RM0.52 长期 RM0.75

这只股没有股息主要赚钱都在股价因为价钱不高建议所以建议买进比较大的量在价钱高的时候套利一点利息钱。多进多出是这只股买卖方法的建议。

以上纯属个人分析与评论,如有任何疑问,欢迎与我交流讨论。任何股票买卖建议输赢绝对不负责。
From:林友志 (Lim Yu Chee)

Sunday, February 5, 2017

二月份 第一篇

1. 首先看一下香港股市,恒生指数站上了23,000点

一月份的股市是红火的,香港股市随着亚洲股市一起大起。之前介绍的股我们认为任何小套利都是买进的机会。

2. 以下的香港股我们还是建议买进 : 

Air China 短期目标价 HKD6, HKD6.50

China Life 还在等突破 HKD22.80

China Mobile短期目标价 HKD92, HKD97

China Southern Airline 短期目标价 HKD5.00, HKD5.60

3. 马来西亚股市回到了200天平均线以上,这代表大势还是要起。目标指数1692,1725.

马来西亚有什么股可以买?短期的股不断在改变,一月份是石油股,二月份开始是科技和家具股,接下来可以注意的有建筑和钢铁股,预计种植股也会回来因为油棕价一直保持在RM3000.

可以注意的股 : Dufu, Notion, Wzsatu, Mycron, Gamuda, Gamuda, Gamuda-WE, IOIcorp, Cepat

另外一个冷门的行业是产业股,为什么我们建议注意呢? 那是因为最近新加坡的产业股大起而且股价都来到了一年内的最高点。 

可以注意的股 : Mahsing, Ecoworld, Trop, Tambun, MKH

指数股可以注意的股 : SIME, Maybank, Cimb, Skpetro, Axiata, Digi

4.道琼斯过去一年起了5000点,对就是5000点。没理由的大跌或许会发生不过我们还在找会带来引爆的点,很大的可能性或许就是特朗普的政策了。

这样的股市建议多进多出,马来西亚的股市在红火的时候要敢敢做买卖。买不对的时候就cut loss买进新的股吧!

Sunday, January 8, 2017

These 5 innovations could change your life in the next 5 years

SINGAPORE (Jan 6): IBM has identified five innovations that will likely impact how people perceive the world, improve health diagnoses and protect the earth, all within the next five years.

These innovations come under IBM’s annual “5 in 5” predictions and are based on observed market and societal trends, and the emerging technologies from IBM's research labs.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mental health diagnoses

IBM predicts that in five year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ill be able to effectively use the patterns in an individual’s writing and speech as indicators into the person’s mental health.

At present, IBM says it needs a mere 300 words from transcripts and audio inputs to predict the probability of psychosis in an individual. The same technique could eventually be extended for conditions like Parkinson's, Alzheimer's, Huntington's disease, PTSD, autism and ADHD.

The analysis from cognitive computers on an individual’s speech and writing could eventually be combined with data from wearable devices and conventional imaging systems, to provide a more comprehensive picture of the individual. This would improve the identification of an underlying condition and the treatment of it, both at home and at at the clinic or hospital.

• Expanding the eye’s vision through hyperimaging and AI

Over the next five years, new imaging devices using hyperimaging technology and AI will be able to combine multiple bands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allowing individuals to see beyond the range of visible light. What’s more, by that time, the devices allowing such vision would be portable, affordable and accessible.

One essential application would allow for clearer vision under poor traf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IBM, hyperimaging technology - through the use of millimeter wave imaging, a camera and other sensors - could help a driver “see through fog or rain, detect hazardous and hard-to-see road conditions like black ice, or warn of an object coming up ahead with details on its distance, size, and even what object could reasonably be”.

A hyperimage of a pharmaceutical drug or a bank cheque could help identify its authenticity, and even images of food taken on a mobile phone could show its nutritional value or if it was safe for consumption.

• Organise and analyse the physical world with macroscopes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 and software, coined “macroscopes” by IBM, will be able to organise and analyse the massive data fuelled by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bout the physical world.

As early as 2012, IBM said it had integrated irrigation, soil and weather data with satellite images and sensor data to predict the irrigation needed for an optimal grape yield and quality at a winery. Macroscope technology could eventually make that application available worldwide.

Moving toward an even broader picture, macroscope technology could even be able to use the data collected by telescopes to predict asteroid collisions and understand their composition.

• Medical labs on-a-chip to diagnose diseases on a nanoscale

In the next five years, individuals might no longer need to visit a doctor or wait for a laboratory test result to receive a disease diagnosis. Medical labs on-a-chip aim to reduce all the processes typically performed by a full-scale biochemistry lab to analyse a disease into a single silicon chip.

In fact, IBM says such nanotechnology could even be developed into handheld devices, for quick and regular measurement of the biomarkers from an individual’s bodily fluids. That information could be sent securely into the cloud - accompanied with real-time health data from IoT devices like sleep monitors and smart watches – and be analysed by AI systems for insights into the person’s health and well-being.

Currently, IBM Research has been able to develop lab-on-a-chip nanotechnology that separates and isolates bioparticles of as small as 20 nanometers in diameter, which includes DNA, viruses, and exosomes, and they could be analysed further to identify the presence of diseases before symptoms appear.

• Speeding up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detection with smart sensors

In five years, IBM predicts that networks of new and affordable sensors could be deployed in oil and gas production, extraction and storage facilities to detect for leaks of invisible pollutants — like methane gas — in real time.

At present, IBM has developed a technology known as silicon photonics, which can transmit data by light and allow computing to be as fast as the speed of light. IBM’s chips can be deployed on the ground, within infrastructure, or placed on autonomous drones, to be combined with real-time wind data and satellite data for effective continuous monitoring.

The company has also begun developing an intelligent methane monitoring system with natural gas producers.

Monday, December 26, 2016

2016的回顾与2017 最想要买的股票

1.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2016年做的最好的一档股票 - Lionind 4235. 我们在三月份的时候注意到铁矿石(Iron Ore)的价钱开始反弹,所以我们开始留意钢铁股。这让我们成功在三月份买进Lionind并在四月份卖出,赚取了34%的利润。(相关文章在之前的分享里可以找到,我们也附加了图表以方便投资者了解)


虽然这只股过后又跌又起让我们赚了一点短线交易的钱。不过很可惜的是我们错过了许多钢铁股的大起的大势。看一看Mycron就知道了(错过了这只好股)。这只股持有少过一年就能赚取超过100%的回筹。在这里我们想要分享一下我们学习到的重点。Mycron这间公司如果每个季度都持续赚钱的话就应长期持有,这样才能获得可观的回筹。但是像Lionind,因为无法在季度报账里看到获利多进多出是个方法。这是因为马来西亚的股票通常都会有一种习惯一只股大起整个行业都会跟着一起起。

另外记得这句话:百忍成金,千忍成王


当然今年还有其他的钢铁股大起比如CSCSTEL, ANNJOO, MASTEEL & etc。 这里我们就不多说了,这次的经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下一次再遇到的话希望大家都可以大赚一笔!(切记一定要先做好功课)

2. 第二档股票是美国股TTT。十月份的时候我们读到太多关于美国债券过高以及利率会回升的文章。所以月头我们决定买进看跌美国债券的ETF,并且成功在十一月头卖出获利25%。这也要感谢同行的一位好友的好介绍才能看到机会抓住机会。这档股还会不会起呢?答案是:如果你还认为美国联邦储备局还会继续起利率的话,这档股还有机会会起。


3.今年我们也遇到了一些不好的股票比如Ajiya, 也抓错了一些股的时间点比如 EG, HSL, KNM & Sycal。

在这里我们想要分享我们学习到的重点:
I. 买错了股一定要卖,不要舍不得也不要想不亏钱才卖掉,因为价钱往往只会更低。
II. 不要期望用买对股赚到的钱来弥补之前输掉的钱,因为你会错过卖掉这只股的最好时机。

4. 2017年,我们推荐要买进的股票是 Air China(753), China Mobile(941), China Life Insurance(2628) ,马来西亚的SIME(4197) 以及美国的SDOW。

我们推荐中国在香港上市的公司的第一个原因是估值太便宜。以本益比来看的话这些股都比区域来的便宜,所以我们觉得这是投资的好时机。第二个原因是中国一直想要进入 MSCI Emerging Market Index, 中国尝试了三次都失败了下一次机会是在明年的六月份。中国已经是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相信进入这个指数是迟早的事。为什么这个指数那么重要,那是因为全世界的基金经理都会把MSCI当做指标。一旦进入了这个指数将会带来许多国际基金经理开始购买中国的H-Shares。第三个原因是这些公司的盈利还在不断成长而且中国的中产阶级也在不断的成长,所以我们认为这会带来更多的消费与更多的盈利成长。中国的人口与购买力都是现在中国最大的优势,想必中国人如何购买东西在这里我们不用多做解释了吧!

至于,为什么我们要推荐马来西亚的Sime Darby这只股,那是因为公司里面最赚钱的Sime Plantation 要上市了。单以估值来看的话Sime Plantation几乎可以拿到相等于现在的Sime Darby的市值。再加上Sime Darby 公司里面还有Sime Industrial, Sime Motor, Sime Property以及Sime Logistic。一系列的公司重组与上市会让Sime Darby 开始有机会发光发亮。

Source : Demerger exercise likely option for Sime Darby Plantations
Source : Time for Sime spin-off?

以上股票是要持有至少6-12月,预计赚幅会有50%如果市场很好的话100%应该没问题。

5.最后一档股票是 Proshares Trust (Ultrapro Short Dow30) (SDOW)

特朗普还没出任美国总统DJIA就起了2千点,这对我们来说只是一种蜜月效应。当他在一月开始出任美国总统许多东西就要开始回到现实面。美国接下来的经济或许还是会持续成长但是股市的估值完全反应了现在所有的乐观,不理性的涨幅迟早会有回调。让我们看一看以下的图表:


这只股的玩法是DJIA起它就跌,DJIA跌它就起,所以当DJIA接近20,000点的时候它就是现在的价钱。但是让我们来看一看DJIA的图表:短期这样暴起合理吗?


接下来看一看长期的图表:


美国股市,这4-5年来的暴起都是因为印钱的效果。所以SDOW就变成了接下来的摸样.


仔细留意我们认为一旦DJIA开始下滑,这只股赚大钱的潜力很大。但是时间点很重要也要持续观察美国的走势,这是因为疯狂的DJIA或许要到了另一个高点才想回调。

以上纯属个人分析与评论,如有任何疑问,欢迎与我交流讨论。任何股票买卖建议输赢绝对不负责。
From:林友志 (Lim Yu Chee)

Thursday, November 10, 2016

最近在注意的股票 - Update

1.

Trump won, his strategy is to spend money and invest in US. Therefore US budget deficit will go up further which will bring the inflation up. US treasury yields will up, interest rate will follow and USD against others currency will up as well. 

Therefore we see chance for Ultrapro Short 20+ yrs Treasury to up further.

2.

Celebration for Trump will end one day. Good entry now, we shall see some adjustment on DJIA soon. Now up because all money flow back US from all around the world.

3.

FCPO bullish trend and will continue further. If RM weak FCPO will up as well.

4. 

Cepat move up so nice for today because FCPO up RM160 just now.

股市狂欢之际 全球债市连续第二天遭“血洗”

看了这三则新闻我觉得利率起的几率很大。但是买美国大跌的几率变小了看来要小心SDOW了。

以上纯属个人分析与评论,如有任何疑问,欢迎与我交流讨论。任何股票买卖建议输赢绝对不负责。
From:林友志 (Lim Yu Chee)

Monday, October 31, 2016

最近在注意的股票

1.Ultrapro Short 20+ Yr Treasury - 最近很多新闻开始讨论美国会在年尾起利息。利息起债券就会跌。

2. Ultrapro Short Dow30 - 美国大选08/11/16 股市过后会重挫吗?04/12/16 的意大利公投会投下另一个震撼弹吗?



3.FCPO - Up trend

4.Cepat 8982 - 连续两个季度赚钱而且盈利增长 

5. FGV 5222 - 政府股。种植股感觉还缺灵门一脚来带动大市。这只股可以注意。

以上纯属个人分析与评论,如有任何疑问,欢迎与我交流讨论。任何股票买卖建议输赢绝对不负责。
From:林友志 (Lim Yu Chee)

Tuesday, October 25, 2016

小心了 通胀的脚步正在一步步逼近

通缩,这个盘桓在全球经济上空的“幽灵”长期占据经济界“热门话题榜”,但最近我们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开始有人谈论通胀。一旦通胀预期开始形成,势必将对货币政策和全球市场带来显著影响。
“通胀说”一个有力的证据是不少商品价格齐齐回升,农产品和工业金属涨幅明显。下图显示的是外盘橙汁、咖啡、豆油、玉米、乙醇、汽油期货的价格,从8月来价格涨幅分别达到约22%,19%,19%,11%,30%,31%(近似值)。
87703D2B-B50E-46B9-8EB4-B981029D36A8
工业品的价格也节节高升,外盘来看,今年以来除铜以外其他金属均大幅上涨,其中锌涨幅达50%,镍涨超35%,铝涨近15%。铁矿石涨逾20%。油价已经回到50美元上方。
B192E113-93E1-4437-B626-F6B0EE02FF36
内盘涨幅更为惊人,在去产能加速推进带动下,黑色系连日暴涨。截至昨日收盘,焦炭、锰硅、铁矿石、沪铝、沪铅主力合约纷纷涨停。
焦炭盘中再创逾三年新高,沪锌为2011年来最高,沪铝在昨日夜盘交易中升至2014年11月来最高,铁矿石为2015年3月来最高水平。稍早前动力煤刷新历史最高记录。年初至今,动力煤现货价格涨逾50%,而焦煤价格更是暴涨逾100%。
从通胀指标来看,英国引领欧洲通胀反弹,9月英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为1%,较前月大幅上升,创2014年11月以来的最大涨幅。一些银行的分析师甚至预测,通胀率明年底将升至3%左右或接近4%。
美国方面,9月CPI同比增速创2014年10月来最高水平。美联储更关注的核心PCE指标8月同比上升1.7%,符合预期。不少美联储官员认为,通胀已经非常接近美联储2%的目标水平。
中国9月CPI也较前月大幅反弹,尤其值得注意的是,PPI结束了同比连续54个月下降态势,自2012年3月以来首次由负转正。
66F1C41F-3058-43DB-B055-D4C4918DA8AF
至于日本,通胀一直表现低迷,但最近有一种声音认为,尽管日本看起来处于通货紧缩状态,但通胀才是日本未来潜在的危机,而且通胀的回归将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到来。
伊诺多经济公司(Enodo Economics)的首席经济学家Diana Choyleva在报告中写道一旦今年或明年银行把几乎所有的政府债券卖给日本央行后,QE创造的货币将开始扩散到非银行经济中,从而引发一场巨大的通胀冲击波。她认为可能在2017底或2018年,机构投资者和公司会飞速逃离国内市场。
通胀的回归将限制央行宽松空间,对货币政策以及全球资产价格带来显著影响,尤其是对利率格外敏感的债市。Lombard Street的Dario Perkins在电话会议的邀请函中提到四个重要问题:
欢迎参加Dario Perkins在10月26日下午三点(英国时间)举行的电话会议,届时他讲回答关于宏观经济驱动力的问题,例如:
1,2017年通胀会接过通缩的“接力棒”吗?
2,我们是否会看到债券市场另一个“QE缩减恐慌”,或者重演1994年的场景?
3,央行有措施应对这些风险吗?
4,收益率上行对资产价格影响有多大?
最后一个问题不少业内人士已经给出了答案。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Bridgewater)的创始人Ray Dalio 10月5日在纽约联储举办的第40届央行年度研讨会上提到:
要利率上行的速度略超当前市场预期,那债券和所有资产价格都将遭遇重创,因为他们对于用来计算未来现金流现值的利率都非常敏感。由于利率的走低,所有资产的实际久期都已拉长,因此他们对于利率更加敏感。
比如,只需要美债收益率走高100基点,全球债市就将面临1981年债市崩盘以来最惨痛的下跌。而由于超低利率已经反映在了所有投资资产价格里,这也将使这些资产价格遭遇重创。
最近彭博一篇报道也提到一项债市指标已经发出警报:
美银全球政府债券指数的实际久期2016年攀升到历史最高点8.23,1997年开始编纂时为5。基于彭博巴克莱国债指数,利率上升1个百分点相当于全球投资者损失掉2.1万亿美元。

Dalio纽约联储重磅演讲:长期债务周期与央行的极限

转载请必须注明来自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所,禁止删除此行,如有错误,还请指正。
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Bridgewater)的创始人Ray Dalio 10月5日在纽约联储举办的第40届央行年度研讨会做了演讲。在全世界的央行学者面前,他阐述了赖以成名的宏观经济框架,解释了长期债务周期的存在与央行的极限。
在演讲中,他认为大部分国家已逼近债务和央行的双重极限,这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日本最接近,欧洲次之,随后是美国,之后是中国。尽管不认为危机会立刻发生,但他预测金融压制将愈发强化。央行将被迫购买风险更高的资产,而黄金等资产吸引力将走高。以研究历史出名的Dalio认为与最类似当前的是1935-1945年的美国和过去20年的日本。
以下是Ray Dalio的演讲全文:
与我而言,能够在如此庞大和值得尊敬的央行学者们面前发表演讲,又在对于央行而言如此有趣的时刻,真是既荣幸又特殊的机会。我特别要感谢纽约联储主席Dudley和副主席Schetzel的邀请,让我得以和大家分享我作为投资者的视角,以及我个人非常规的理解框架,我相信这对于我们所面临的非常规局面能有所帮助。
如今下面这段话已经不再有争议:
- ...这并非一个寻常的商业周期,我们可能处在一个非同寻常的增长缓慢的环境;
- ...当前的货币政策工具将越来越无效;
- ...下行的风险尤其大;
- ...未来投资收益将非常低,以及
- ...人们(尤其是中低收入阶层)对于经济停滞不前的难以忍受将带来危险的民粹和国家主义;
尽管这些方面已经被广泛认同,但对于为何这会发生,以及如何应对仍然存在争议。尽管有许多因素,我相信最重要的仍然可以用我的全球宏观投资理念中的简单框架来理解。
我认为经济是无数个市场的总和,而为了理解经济的运转,我们需要看是谁在买卖商品、服务和金融资产,以及为什么。这对于我们理解市场价格和交易量是非常关键的。我们尝试代入主要的买方和卖方的角度来理解他们做的决策和理由,从而预测他们将会怎么做。通过分析主要的买方来预测他们将指出多少货币和信贷,观察主要的卖方来预测他们将会出售的数量,然而我们用总的金额去除总的数量来得到价格。
201410051547
通过从下至上和从上至下的角度来观察这些交易,我们认为这形成了驱动整个经济的三大动力:
1) 生产率增长;
2) 短期债务周期,又被称为商业周期,这通常持续5-10年,以及
3) 长期债务周期,通常持续50-75年。
我相信驱动当前经济最重要的同时也是未被理解的因素正是长期债务周期。而后者之所以一直没有被很好的研究是因为这通常一生只能见到一次
此外,还有三个重要的均衡存在于经济和市场中:
1) 债务增长需要与用于偿债的收入增长相匹配;
2) 经济增长与通胀过高或过低的状态无法长期持续,因为一旦经济处在萧条或过热的时间过长,自然会有改变发生来逆转这一趋势,以及
3) 股票的预期回报需要超过债券的预期回报,而后者应该比现金的预期回报高出相应的风险溢价。
未来相较于过去最大的区别在于:债务将无法继续快速增长、资本市场传递机制也不再有效、利率无法再继续降低而其他投资的风险溢价也在走低和收缩。如果适当的风险溢价不再存在,资本的传导机制将不在运转,而经济将陷入停滞。由于这些原因,全球的主要央行面临“推绳子(pushing on a string,推绳子,泛指货币政策效应的不对称性,货币政策对于通货膨胀效果明显,但是对于通货紧缩却效果不彰——译者注)”的局面。上一次这种局面发生的时候是在1930年代末。
决策者们通常使用两类工具来达到以上三个均衡:
1) 货币政策,通过改变利率和“量化宽松”来运行,其效果依赖于主要央行的持续购买,以及适当的资本市场风险溢价。
2) 财政政策,其效果依赖于中央政府内部的政治协作以及与央行货币政策的协调。
经济和市场的运转如同一台由这些因素互相作用形成的永动机。而当今最大的深层次问题在于货币政策的相对无力及政治格局带来的货币和财政政策难以协作。
201410051548
那这些因素使得我们面对怎样的局面呢?
大体上讲:
1) 生产率增长非常缓慢,尽管准确的计量这一指标从未如此困难。
2) 由GDP缺口所衡量的短期债务/商业周期更接近其中段,而非尾声。
3) 长期债务周期运行已接近非常末期的阶段,债务无法再大量增长,而央行也接近“推绳子”的极限。
最大的麻烦是,一个债务周期能榨取的东西就这么多,而大部分国家已经接近这个极限。换句话说,这些国家同时逼近其债务和央行的极限。央行接近“推绳子”的极限,是由于利率接近最低,而同时随着风险溢价和价差持续收窄,QE的有效性也接近极限。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日本是最接近极限的,欧洲紧随其后,而之后一步或者两步是美国,中国则在美国后面数步之远处。
201410051559
与2007年不同,当时我的框架显示我们处在泡沫之中,并且即将发生债务危机,如今我并不认为很快会发生危机,因为a)大部分经济体接近短期债务周期的中段,其经济增速并未过快或者过慢;以及b)发达国家的债务增速已经与收入增速基本一致,而绝大部分债务都在央行手中,后者可以不断将其展期。
然而,当我们做预测的时候,我们认为金融压制将愈发加剧,这是由于高债务水平、养老金和医保负债所带来的低收入增长、低投资回报与负债的加速增长。由于人口因素,大部分国家即将面临的养老和医保负债远大于其当前债务水平。
我认为预期的负债与预期收入之间的差距将如此变化。债权人通常相信其持有的资产可以出售来购买东西,因此他们相信可以不用工作也能维持购买力。类似的,退休者预期他们将不用工作就能获得被承诺的养老和社保收益。因此,所有这些人都预期能不用生产任何东西来获得巨大的购买力。与此同时,工人们希望获得与其付出相对等的购买力。而这几方不可能同时被满足。
而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我们如今看到大多数央行将利率压低到对储户极其没有吸引力,我们看到他们将债务货币化并购买风险资产来减轻债务压力,从而刺激经济。作为投资者,我们很少看到一个市场能如当前债市般被极度高估,这已经逼近一个明确的极限。因为负利率债券的收益率是存在极限的。债市的投资预期回报相对于其风险已经非常差。只要利率上行的速度略超当前市场预期,那债券和所有资产价格都将遭遇重创,因为他们对于用来计算未来现金流现值的利率都非常敏感。由于利率的走低,所有资产的实际久期都已拉长,因此他们对于利率更加敏感。比如,只需要美债收益率走高100基点,全球债市就将面临1981年债市崩盘以来最惨痛的下跌。而由于超低利率已经反映在了所有投资资产价格里,这也将使这些资产价格遭遇重创。
201410051557
与此同时,由于债市已经到如此地步,而全球央行试图将更多货币逼入市场,收益率进一步走低,价格风险与日俱增,储户最终可能另寻其他资产。以目前央行购买资产的速度(我预计未来也必须维持这一速度),央行们将开始逼近其当前规则的极限。之所以这些极限会出现,是因为央行们最初都认为自己应该更加审慎,但如今他们想要购买其他更多资产。当前,不少风险更大的资产相较债券和现金更有吸引力。如果这一局面继续,类似黄金这样的非金融性的财富储存资产吸引力将越来越大,尤其当汇率波动开始抬头的时候
至于利率和QE政策效力降低后央行还有什么招?假设制约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的政治因素仍然坚固,那我认为他们将不得不购买更多高风险资产,并将更直接的增加消费者的购买力
201410051549
尽管没有一个时期是完全一样的,但与当前全球经济状况最相似的时期是1935-45年代。在1920年代末的债务泡沫后(这类似2005-2007时期)、在经历了1929-1932年的股市和经济崩盘后(类似2008年),以及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推高股价和经济(类似2008年以来的时期),1935年美国经济也出现了“推绳子”的阶段,原因也相似---即利率和风险溢价逼近0。
201410051550
与此类似的还有过去20年的日本,其高债务、零利率、风险溢价和资产汇报萎缩,经济增长和通胀很低,也存在“推绳子”问题。
201410051551201410051553201410051554201410051556201410051552201410051555
Source : Dalio纽约联储重磅演讲:长期债务周期与央行的极限
Source : What Bridgewater's Ray Dalio Told The New York Fed